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1942年1月万湖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欧洲犹太人最终迎来了灭顶之灾,纳粹党人对犹太人的清洗终于进入了最残忍、最致命的阶段。而莱茵哈德行动就是万湖会议的邪恶产物,这个行动是以“最终解决方案”执行人莱茵哈德·海德里希的名字命名的。莱茵哈德行动下设三个灭绝营,以成立时间为先后顺序分别为贝泽克、索比伯、特雷布林卡。今天,我们着重介绍贝泽克(Belzec)。

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贝泽克火车站牌

贝泽克是个小村子,位于波兰东南部,介于卢布林和利沃夫这两座城市之间。为什么选择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呢?最主要是两点:一、卢布林和利沃夫这两个城市拥有极大的犹太人口,在这两个城市附近建个灭绝营,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配比;二、这个小村子有铁路,适合大规模的运输,可以很方便的将犹太人运送到此地屠戮。

贝泽克灭绝营的建设时间实际上要早于万湖会议的时间。格洛博奇尼克(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以后在介绍莱茵哈德行动下面的灭绝营时这个名字会经常出现,因为这位“仁兄”是莱茵哈德行动的具体负责人)来到贝泽克考察时,一眼就爱上了这个“鬼地方”,人烟稀少、消息封闭、距离犹太人区很近、运输方便,简直是“天选之地”。1941年11月,他带着土木工程师、警卫营、一大票劳工兴致勃勃的开始建造这个“死亡工厂”。

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贝泽克的党卫军

可是格洛博奇尼克没时间总是在这个穷乡僻壤待着,他还有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要做,于是他很快认命了一个自己信任、意志坚定的人来主持贝泽克的建造、运营工作,这个人便是克里斯蒂安·沃茨,外号“基督徒·沃茨”。跟据我的认知,在“最终解决方案”里工作的党卫军都是天使一样的面容魔鬼一样的内心,面容俊朗、帅气再不济也是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小帅哥”。可沃茨不是,他是这伙“人”里面少有的面容凶恶,内心也凶恶的人。

沃茨本身就是T4计划的执行人,对于毒气处决他可是轻车熟路。在建造贝泽克灭绝营的同时,他还抽时间去了一趟海乌姆诺当技术指导,在那里毒气卡车的应用使他认识到大规模处决卡车的局限性。因此在建造贝泽克的过程中,他一改以前一直使用卡车进行处决的方式,而是建了一间房子,他觉得用房子即保险又可以增加一次性处决的人数。

但是第一次毒气实验并不成功,原因很简单,因为盖的房子四处漏风。在灭绝营快要完工时,曾经从外面运来了几十名犹太人来打此地,这些人只做了几天收尾的工作就被赶进了一所破房子里,然后就是等待,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这所房子也没“充满毒气”,产生的毒气浓度根本不够杀死里面的犹太人。以至于在房子里面的犹太人要求提供食物和水,才激起沃茨的愤怒,将这几十号人全部枪杀。

但沃茨的意志是如此坚定、锲而不舍。他又下令将整个房子所有的门窗、缝隙用沙子和橡胶塞住,只有一个门是可以打开的。这样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比较成功,他觉得这下大功告成,于是向上级报告,可以开始正式“运营”。

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卢布林的犹太人被驱逐

1942年3月17日,这是一个让贝泽克村庄在历史上留名的日子。贝泽克正式开张,接收了第一批来到此地的犹太人。灭绝营分为两个子营地—1号营与2号营。1号营是接待来到贝泽克的犹太人的场所,所有人在这里被要求脱光衣服除虱,把贵重物品留在这里暂存,等到洗完澡可以领回;2号营就两样东西,一间毒气室,一台挖掘机,因为那时还没要求必须焚烧,所以沃茨就找来一台挖掘机,犹太人被杀死之后直接拉到旁边挖掘机挖出来的深沟掩埋。

在贝泽克灭绝营最初运营的几个月里,共杀死了8万人,不分男女老幼,但凡到这里的犹太人一个不剩,全部杀死。可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技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毒气装置无法产生足够的废气,沃茨找来的产生一氧化碳毒气的是废旧发动机,可是这些装置本来就不是用来干这个的,结果生产的废气不足以给毒气室里的三间屋子同时供气,每次只能有一到两间屋子同时放气才能达到效果,剩下的只能等着,这就造成了犹太人积压。而且毒气室的面积偏小,要完成手头工作就一定要重新设计毒气室。

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犹太人的“天堂之路”

沃茨把心一横,在1942年的夏天又新建了一间毒气室。这次很讲究,地面用砖和砂浆混合,墙面也不用破木板子搭了,改用水泥建造。新的毒气室长24米,宽10米,里面是6个隔间,能够一次性“处理”1000名受害者。最让人想不到是居然在这个心毒气室上面有一个手绘标志,写着设计这件毒气室党卫军姓名,这是匪夷所思,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干这种事的房子上呢?

新的毒气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到1942年12月份,新毒气室杀死了40万犹太人。可是当时还有一个问题令这些魔鬼们头疼。他们杀的人太多了,因为“经验”不足,在毒气室外面挖的坑一般都不深,结果在8、9月份的时候气候炎热,坑里面的尸体腐烂、胀气,开始膨胀,最后把万人坑都顶破了,腐烂的残留物从坑边一直流到了这些纳粹“恶魔”的食堂门口。

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用于焚烧架的铁轨

后来,特雷布林卡的指挥官斯坦格尔说,沃茨站在这些腐烂、漆黑、散发着恶臭的尸堆旁边,看着他,两手一摊,说“我们要拿这些垃圾怎么办?”。到了10月份,格洛博奇尼克直接下达了焚烧尸体的命令,所有之前的尸体都要挖出来重新火化,他们才在毒气室旁边架上铁轨、喷上汽油进行焚烧,并把骨头收集到一起杂碎再扔掉。

1942年12月11日,贝泽克灭绝营最后一批受害者被处理完毕,该营关闭。半年后,这一片地区被彻底夷为平地,并种上了庄稼和树木,变成了一间农场。

关于贝泽克灭绝营的信息非常少。主要是因为贝泽克灭绝营生还的受害者少之又少,只有一个人。在战后,这位幸存者提供了一些模糊不清的信息,直到一些在贝泽克工作的党卫军被抓,才使贝泽克的基本轮廓浮出水面。

犹太人的灭顶之灾-莱茵哈德行动之贝泽克

贝泽克纪念馆的大门

作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种族大灭绝,贝泽克具有一些比较显著的特征。纳粹的毒气室大家知道,但是真正使用毒气室的贝泽克是第一家,贝泽克也是莱茵哈德行动第一个投入运营的灭绝营,因此具有实验性质。它的运作模式、建造模版在之后的索比伯和特雷布林卡被加以完善,并“成功”的超越了贝泽克,在这方面来说,真是犹太人不幸中的大不幸。

尽管时光已经跨越了70余载,当年的贝泽克村现在已经是人烟稀少,大树参天,但依然不能掩盖、隐藏纳粹党徒们在这里曾经犯下的那些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事实。每每一想到那些无辜的人民赤身裸体走向毒气室,被像木偶一样扔进万人坑,我都想到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那些罄竹难书的历史。

我想,每一个看完这篇文字的读者都应该对活在当下感到庆幸吧?没有战火纷飞,没有流离失所,没有食不果腹,没有性命之虞!感谢上天让我们生在现世,请珍惜现在平凡的幸福,平凡的工作,平凡的过往。每当内心浮躁的时候看看上面那些并不让人愉快的文字,可能您的内心会稍稍平静一些,心平气和的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