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東直門橋、米市大街,這兩處公交站換地兒了

公交車站設在四通八達的車流交匯處,確實讓車上乘客候車、下車時最為方便,然而它卻也給交匯而來的車流帶來巨大不便。11日上午,東城交通支隊發佈消息稱,交管部門將設置在

東直門橋北側二環輔路和東單北大街米市大街的兩個車站位置做了調整,緩解了二環外環輔路和東單北大街南向北方向的擁堵。

上午10點,記者在東直門橋北側外環輔路上看到,原來的“東直門北站”的公交車站已被撤銷,站牌上貼著改站通知,但仍有尚不知情的市民在此候車,被提醒後才匆匆離開。此前,這裡共有3條公交線路,其中兩路公交車會在停靠之後繼續直行,另一路則由南向東右轉。

多年來一直負責東城管界內交通組織、渠化導改工作的東城交通支隊秩序大隊民警田穎濤說,公交車站設置的位置,對於周邊交通的影響非常大。它首先要顧及市民乘車是否方便,同時還不能侵佔綠地,不能過於干擾周圍臨街住宅,因此選位就會非常苛刻。

在公交車進出站高峰期,相當於是三條車道突變為一條。田穎濤說,根據測算,車道二變一的時候,流量會下降60%,車道三變一,通行能力則下降80%。因此,這裡也就理所當然成為了令人頭疼的瓶頸路段,特別在晚高峰公交車頻次較高的時候尤為明顯。

交管部門為此協調了市交通委和公交集團,一個月前,已將這個公交站點做了拆分:東直門北站取消,將2條直行公交線路北移150米,到至天橋下非機動車道較寬處;右轉線路的站點取消,直接與其相距不遠的下一站香河園路站合併。站點調整後,東直門橋北的瓶頸路段得以消除,輔路通行能力明顯提升。

煤渣衚衕北側東單北大街的米市大街公交車站存在比較典型的“車站離流量大進出口太近”的問題。這個進出口是協和醫院地下停車場。由於大量去往協和醫院就診的機動車均需從煤渣衚衕處進入醫院地下停車場,公交車進站後對這部分車輛的影響尤為顯著。加之公交車受排隊進入停車場的車輛影響,經常無法靠邊進站,乘客只能在行車道里上下車,對身體不便的乘客而言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目前,這處公交車站經協調後,已經南移約250米,如此一來,公交車可靠邊停放,也不會影響進入協和醫院地下停車場的其他機動車,達到雙贏。田穎濤說,另外兩個類型的車站與交通流之間存在矛盾的困擾也在東城區範圍內存在,交管部門正在對具備調整條件的車站做出規劃,在與相關部門詳細溝通且得到上級批准後,部分車站的問題也將得到解決。

對社會交通影響最大的四類車站

一是距離路口太近,而且公交車需在離站後立即在路口左轉的;

二是車站距離某些流量大的進出口太近,比如太靠近醫院、學校,公交車和準備進入醫院、等候接孩子的車輛互相擠壓;

三是道路上車道突然變窄的地方,如果設置了公交站,那就太麻煩了;

四是路面上沒有港灣,路面狹窄而自行車流量特別大的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