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世界已鉅變!特朗普化的世界(一)

前言

隨著2016年11月特朗普黑天鵝式地當選美國總統,我們才驚訝地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發達世界一些國家經濟陷入困境,民眾工資減少,失業率上升,那裡的很多人因為全球化的繁榮許諾落空,開始將不滿的矛頭指向外來移民。傳統的建制派政權在這一輪對現實不滿的民意中紛紛下臺,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不走尋常路、張狂極端、打破政治正確的束縛、帶來暴風驟雨式變革的政治強人們。

特朗普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偶發現象。我們觀察到,現在很多長期以來被尊為民主典範的國家都紛紛淪陷,強人政治崛起,恐懼和怨恨政治正在滋長。整個全球世界其實正在向右轉,正在特朗普化。

特朗普主義對世界的影響比特朗普本人的影響更加廣大而長久。經濟民粹主義是特朗普主義的一大特徵。世界各地崛起的特朗普們得勢的原因都是類似的。選民們厭惡貪腐的體制精英,很少有人想要繼續支持停滯不前、老態龍鍾的主流政黨。再加上很多國家經濟上毫無起色,失業率高漲,尤其是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新千年後出生的“千禧一代”年輕選民開始首次擁有投票權,年輕一代的新保守世代顯然更青睞面目新穎、承諾變革的新式政黨,因此經濟民粹主義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會是世界主旋律之一。

人類正處於一個關鍵十字路口。兩種截然不同的未來道路願景,正在爭奪世界各地民眾的心靈與思想:開放還是封閉,包容還是排外,和解還是對立。

接下來,讓我們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審視這個特朗普化的世界。

一、西歐篇

歐洲各國崛起的民族主義政黨。自右上起,順時針方向依次為:芬蘭人黨(芬蘭)、德國新選擇黨(德國)、自由與直接民主黨(捷克共和國)、自由黨(奧地利)、我們的斯洛伐克-人民黨(斯洛伐克)、聯合愛國者聯盟(保加利亞)、為了更美好的匈牙利運動(匈牙利)、全國人民陣線(塞浦路斯)、金色黎明黨(希臘)、聯盟黨(意大利)、瑞士人民黨(瑞士)、國民陣線(法國)、自由黨(荷蘭)、丹麥人民黨(丹麥)、瑞典民主黨(瑞典)。政黨名稱後的百分比為該黨在最近一次全國大選中的得票率。圖片取自BBC News,資料更新至2018年9月。

整個歐洲大陸的舊政治體系在土崩瓦解中。

過去二十年來,歐洲傳統的中左或中右政黨逐漸失勢,再也無法強力支持歐盟和歐元政策,在從財政預算到移民之類問題上,歐盟各個國家必須聽命於德國主導的歐盟的統一指揮。各國民眾對自己國家喪失相關政策的自主決定權早已不滿。此外,歐債危機之下,為渡過難關,部分國家不得不施行撙節政策以換取歐盟援助,民眾生活水平難免受到波及,這更加劇了他們對歐盟體系的不滿情緒,造就了民粹/民主主義崛起的溫床。

尤其是在這一輪難民潮侵襲之下,歐洲民眾把怒火發洩到了外來移民/難民的身上,讓主張包容移民/難民政策的歐洲各國中左翼社會民主黨勢力遭受嚴重打擊。歐洲民族主義的復興之火一直虎視眈眈,隨時準備逆襲。長年位居邊緣的一些極右翼政黨藉助左翼勢力被重創的機會一飛沖天。

在這種背景下,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馬克龍在2017年5月的法國總統選舉中壓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現已改名為“國民聯盟”)挑戰,德國總理默克爾則面對德國新選擇黨(AfD)的崛起,英國正和歐盟進行艱苦的脫歐談判,東歐國家以匈牙利為首也開始挑戰歐盟權威。民族/民粹主義在歐洲烽火遍地,再次為歐洲敲響警鐘。

(一)英國

不知不覺中世界已鉅變!特朗普化的世界(一)

英國2015年大選黨派分佈。自上而下的圖示分別為保守黨、工黨、蘇格蘭民族黨、自由民主黨、英國獨立黨、其他。圖片取自CNN

作為最古老的民主典範、議會政治創始國家,現在的執政黨保守黨也是日漸激進化。起源於18世紀託利黨派系,正式創建於1912年的英國保守黨,百年來一直代表著自由市場經濟、支持歐盟合作的國際主義價值觀。但是在2014年,英國獨立黨(UKIP)帶著脫歐民意橫掃歐洲議會選舉,感到威脅的執政黨保守黨首相卡梅倫決定就脫歐舉行全民公投。和2016美國大選一樣,幾乎所有的預測觀察都覺得英國不會脫歐,所以卡梅倫才敢賭上政治生涯,希望藉此打壓脫歐派。結果卻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卡梅倫玩脫了,不僅丟了首相大位,更深刻改寫了歐洲歷史進程。

現任首相特蕾莎•梅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今年7月,內閣成員在首相位於白金漢郡艾爾斯伯裡鎮(Ellesborough)的鄉村官邸契克斯莊園(Chequers Court)會商後製定了一份“軟脫歐”方案,或稱“契克斯計劃”。該方案在黨內遭到強有力阻擊,多位內閣成員辭職以示抗議。9月20日,歐盟強硬否決了契克斯方案。雖然11月25日歐盟最終通過了英國脫歐方案,但該方案必須通過英國國會12月的表決方可生效,否則英國還是將“無協議脫歐”。不僅工黨已表態會投票反對該協議,保守黨內部的分裂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梅姨首相位置依然風雨飄搖。

主張“硬脫歐”的代表、前倫敦市長和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就是英國版的特朗普,無時無刻不在覬覦首相大位。兩人對決,其實就是梅代表的逐漸式微的漸進式改革派和溫和派,對陣約翰遜代表的日漸崛起的反建制派和草根激進派。

英國《金融時報》警告,保守黨正在變成高舉“英國民族主義”(English Nationalism)的政黨,而非過去自豪於“政治家典範”(Statemanship)的政黨。在英國版特朗普的煽動下,保守黨正在迎合極右翼極端分子的喜好,主打反移民、反穆斯林旗號。約翰遜正在試圖複製特朗普的策略:如果美國共和黨能讓特朗普入主白宮,為什麼英國保守黨不能讓約翰遜掌舵唐寧街10號?

(二)德國

2014至2017年間,德國共接收了80萬中東難民,相當於每一百個德國人裡就有一個是難民。

不知不覺中世界已鉅變!特朗普化的世界(一)

德國各州難民人口比例(2015)。

德國人對難民的同情已經急劇轉變為對安全的擔憂。對難民的恐懼,在德國已經激發出自希特勒以來最大一波納粹主義浪潮。這使得德國總理默克爾立場越來越為難,越來越捉襟見肘,為此默克爾也不得不收緊了難民政策。最近默克爾領導的中右翼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更是創下了70年裡最糟糕的選戰成績,隨即默克爾宣佈不謀求2018年12月的黨主席連任。這就意味著這將是默克爾最後一個總理任期,歐洲的默克爾時代即將終結。

難民危機締造了極右翼的德國新選擇黨(AfD)崛起的契機。該黨成立於2013年4月,僅僅成立四年後就已經成為德國第三大黨,在2017年9月舉行的德國大選中首次獲得國會席位。該黨以反歐盟、反移民、反伊斯蘭主義起家,到現在日益有著向新納粹組織方向發展的傾向。他們的反移民口號幾乎和八十年前的納粹一樣。

德國目前也面臨著東西部民眾對移民態度分裂的問題,這一點和美國城鄉分裂類似。西部都會區精英為了修補德國原罪,普遍支持收容難民,而且不瞭解也不願意去了解東部地區人民的想法,所以極右翼在原東德地區有著更強大的支持。柏林牆倒塌30年後,東西德之間那道看不見的裂痕正在顯現。

這個裂痕不是經濟問題。因為現在德國經濟非常強勁,失業率處於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低水平,預算盈餘大規模增加,2017年GDP成長2.2%。德國收容的百萬難民並沒有威脅到德國經濟和就業市場。人民的訴求不是經濟,而是身份的認同。

(三)法國

不知不覺中世界已鉅變!特朗普化的世界(一)

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

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妄圖挑戰總統大位,結果法國主流人群摒棄政見之分,左右派選民聯手將其總統之夢扼殺。

勒龐是法國的女特朗普,擁有非常犀利的反歐盟、反歐元、反移民立場。2010年她曾說過:“在法國街頭看見穆斯林在禱告讓人感覺回到了二戰德國佔領時期。”如此口無遮攔,真是像極了特朗普!

(四)意大利

今年3月的意大利大選中,由民粹主義和疑歐派政黨勝出。

極右翼、反移民的聯盟黨(League)和中右的意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組成的右翼聯盟獲得37%的選票,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獲得32.6%的選票,而原本執政的中左聯盟僅獲得22.8%的選票。聯盟黨和五星運動攜手組閣,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這可能是自英國脫歐以來,歐洲最大的政治動盪。

難民問題顯然又是焦點,並對執政黨造成了災難性後果。五星運動贏得了意大利南部地區的所有選票,成為意大利最強大的單一政黨。五星運動面孔清新,迎合了民眾對老牌政客厭惡的趨勢。五星運動領導人是31歲的Di Maio,他大學輟學,以前從未有過全職工作經驗。他要求將意大利境內的難民重新安置到歐洲其他地區,而對歐盟債務,他主張意大利應該更有彈性應對。

歐盟原本寄希望於前總理貝魯斯科尼領導的意大利力量黨組閣,但其最終得票僅有14%。反而是極右翼的聯盟黨超車得票18%,比2013年大選增長了14個百分點。意大利北部地區大多支持這個極端政黨。聯盟黨黨魁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好比意大利版特朗普,他訴諸民族主義和反歐盟立場,主張意大利優先,希望把難民趕回家,阻止意大利成為歐洲的難民營。薩爾維尼對自己民粹主義者的身份十分驕傲,因為這確實是意大利大部分民眾的心聲。

60多萬難民跨越地中海湧入意大利,但是意大利政府和歐盟顯然都束手無策,歐盟主義者並未妥善因應處理好問題,因此難民只能成為經濟和文化問題的替罪羊,以及民粹主義者的滋長沃土。

而最近歐盟有史以來第一次拒絕了一個會員國的預算案。由五星運動主導的意大利2019預算案,赤字結構性爆表。2019年意大利國債比例將突破GDP的130%,預算赤字達到2.4%,是意大利承諾的三倍,相當於每個意大利人都有3.7萬歐元的債務。但是五星運動無視債臺高築,為了兌現競選承諾,拼命到處撒錢。但意大利的債務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經濟成長也墊底,何來資本繼續這麼大撒幣呢?

無視歐盟規則,強行擴大預算支出,初看確實非常吸引人,似乎國家獲得了自由,但試圖用發行更多債務來抵舊債,最終由於債務過重,只會導致喪失所有自由。“人民的預算”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