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熟茶是上世紀70年代的產物,是經過渥堆發酵的普洱茶。熟茶的實質是通過微生物和酶的催化作用,使普洱茶葉的內含物質發生極為複雜的變化,形成熟茶特有的品質和口感。概況起來講,熟茶就是通過人工發酵這一環節,減除普洱生茶中的苦澀味,使普洱茶滋味變的醇和,使得發酵好的“普洱熟茶”具有老茶的某些口感特殊,方便人們提早飲用!

近年來,普洱茶消費轉型升級的很快,在這個大潮流下古樹熟茶的概念也比較火,不管是大品牌旗艦店,還是小茶商的山頭料,都有著琳琅滿目的“古樹熟茶”品種,某寶上“古樹熟茶”的價格竟然從九塊九到九千九的都有,甚至連老班章、冰島老寨、昔歸、薄荷塘的“古樹熟茶”也是層出不窮,弄得茶友們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選擇才好。


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那麼,古樹熟茶到底只是概念上的存在,還是真有古樹熟茶的產品呢?個人認為,古樹熟茶有,但量應該非常非常的少。如果說是名山名寨的古樹純料熟茶,那就更為稀少了,基本上只會在高端玩家圈子裡交流為主,流入主流市場的機會無限接近於零。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有以下三點。

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首先,是好熟茶的基本評判標準。評判一款熟茶好不好,主要有三大要素:茶葉原料、發酵工藝、後期倉儲,但最最核心的,並不是像生茶那樣只是依據原料的優劣,而是熟茶的發酵工藝。名山名寨的古樹生茶,各有各的口感特點,很多經驗豐富的老茶客也能分辨個八九不離十。

但熟茶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山頭的同一批茶葉,不同的發酵師傅,不同的技術火候,發酵後的熟茶口感可能會大相徑庭。所以說,即便是有了優質的古樹原料,發酵的工藝上不到位或者是發酵師傅的技術欠火候,都很難成就一款好的古樹熟茶。反之,如果發酵工藝技術良好,原料只要生態健康,不管是古樹還是小樹、臺地,一樣能做出優質的好熟茶!再說了,絕大多數茶客喝熟茶是喝不出山頭的,所以,茶友們沒有必要迷戀名山古樹熟茶,因為除了商家的一面之詞,你找不到任何的證據去證明或者反證。

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其次,是市場規律的必然性。古樹茶原料稀缺,而且價格昂貴。我們知道,現在的發酵方式還是採用離地發酵、木箱發酵、發酵槽發酵等為主。我們發酵古樹茶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適口性比臺地普洱茶更好的口感。但是,古樹熟茶發酵量少了溫度起不來,還不如小樹、臺地春茶的口感;發酵多了風險非常大,所以絕大多數茶廠都不會冒這麼大的經濟風險去發酵古樹熟茶的。

再說了,就算古樹熟茶發酵成功了,能否在市場上有著預期的銷售表現,也是一個未知數。現如今的古樹茶,價格早已經坐上了直升飛機,大多數都已經是成千上萬一公斤,做熟茶的話,發酵量要大,發酵的過程中損耗也大,最後做出來的古樹熟茶能賣幾千幾萬一公斤嗎?也許能,但是茶客買來一喝,和大幾十或一兩百一餅的熟茶口感差別也不大嘛。既然古樹料和小樹、臺地做出的熟茶差別不大,那廠家為什麼要冒險用古樹料呢?那麼高成本的古樹茶原料,對於絕大多數的茶廠商家來說是無法承擔這麼高的市場風險的。

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最後,從後期存儲升值的空間來分析。當年,茶人們研製普洱熟茶,主要的一個目的是因為當年普洱茶銷路越來越好,要想方設法滿足國內外消費者越來越多的現飲需求。

事實上,普洱熟茶雖然廣為消費者所接受,但在後期存儲上,它並沒有多少優勢。因為經過渥堆發酵後,茶葉的內含物質得以在短期內快速的發生變化,使得普洱茶內含物質大量的被轉化。普洱熟茶發酵程度越高,在發酵過程中其內含物質轉化程度就越大。而茶葉中內含物質含量是固定而有限的,灑水渥堆發酵中轉化的越多,後期能夠轉化的自然越少,能夠轉化的物質越少,後期存儲轉化的空間自然也就越小了。

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雲南]普洱茶祖茶廠在國內首家實現太陽能供熱零排放標準化清潔生產


因此,一般熟茶的後期存儲轉化,主要是為了讓茶性由發酵完成後的熱性轉化為存儲之後的溫性,以及在發酵中形成的渥堆味的消散,還有導致茶香改變的一些芳香物質的轉化。就滋味而言,普洱熟茶在後期存儲轉化中更為穩定,所以一般熟茶存儲,以5-8年期的口感最為醇厚。而生茶的後期存儲轉化,是茶葉內氧化酶為主導的,加之微生物、自然緩慢氧化為輔助,轉化更為複雜多變,在後期存儲轉化中也會表現出更為豐富多變的滋味,也更有存儲價值。

古樹熟茶:不可不信,更不可輕信


以上幾種原因一綜合,可見古樹熟茶確實很難作為消費市場上的主流熟茶產品。但是不是市面上就沒有古樹熟茶了呢?答案顯然不好說。我們無法排除個別商家或者茶人為了種種原因,不惜重金生產古樹熟茶。但平心而論,市面上的古樹熟茶肯定是假多真少,大多數的古樹熟茶只會在一些既有錢又有興趣的普洱茶發燒友圈子裡小範圍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