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公交墜江悲劇中的三大漏洞

重慶萬州公交墜江事件基本水落石出了:乘客劉某和駕駛員冉某之間的互毆行為,造成車輛失控,致使車輛與對向正常行駛的小轎車撞擊後墜江,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痛定思痛,筆者決不是僅僅像看客一樣的來圍觀,而是極力從中找到一些漏洞,期望有關部門能從根本上消除這樣的安全隱患,期望普通百姓能從中汲取教訓。

漏洞一:立法不嚴,普法不實。

從現行的法律來看,乘客在車上類似拳打司機、搶奪方向盤等不理智的行為僅僅被處以拘留幾天的處罰,沒有對後來有類似行為的乘客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

目前來看,立法上沒有起到威懾的作用,普法宣傳上又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無良市民的暴戾行為有恃無恐,似乎是無法無天,潘多拉盒子被打開只能說是早晚的事。

作為國家層面,要從立法上嚴厲打擊這類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從普法上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認識到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的嚴重性,讓法律的威嚴成為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一個公民的頭上。此外,普法機關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危害公共安全的嚴重後果深入人心。

只可惜,法律對於一些關係民生的違法行為實在是手軟,例如傳銷,屢禁不止,何故?不言而喻,立法失之於寬、失之於松。只能說法律,本來是有尊嚴的,但是卻不夠威嚴。

漏洞二:公民缺乏自我約束力。

48歲的女性劉某,按理說人生閱歷很豐富,也懂得干擾司機正常駕駛的危害性,經驗豐富的司機也懂得安全駕駛的重要性。

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發洩,只為在爭吵中勝出,也就是隻考慮到自己,而沒有考慮到他人。愈演愈烈之下而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最終釀成駭人聽聞的大悲劇。

究其根源,在於缺失自我約束力。自我約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約束自我,約束自我的自私與慾望,不讓自己恣意妄為。

這一起事件中,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不期而遇的不順心,如果沒有合理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小失誤會質變為大錯誤,最終釀成悲劇。如果想想這樣的悲劇,誰還會不增強自我約束意識,不去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

筆者作為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地都會接觸到一些缺乏自我約束意識、不會合理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從實踐來看,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犯錯的概率是要大於那些講究規則意識的孩子。

尤其是現在的教師,基本上是言語教育,擺事實講道理,但是不是每張三寸不爛之舌都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真的為眼下在學校的一些問題孩子擔憂,因為誰能保證這些孩子走上社會不會危害社會呢?此時,你是不是會由衷的認為:如何有效教育孩子增強約束自我的意識,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要重要。

萬州公交墜江悲劇中的三大漏洞

漏洞三:專業人員缺乏遊刃有餘的職業素養。

重慶公交墜江悲劇中司機二十多年的駕齡不能不說經驗豐富,但是缺乏處理危機的職業素養。

在此悲劇發生後,筆者在網上看到幾起類似的事件,有素養的司機正確做法是停車報警。只可惜這起悲劇中的司機缺乏這樣的素養。

乘客的素質參差不齊毋庸置疑的,但筆者在乘車的過程中,有時也會遇到一些素質低下的司機,對乘客的詢問冷言冷語,甚至說話粗魯,罵罵咧咧,如果遇到缺乏大局意識的乘客,有時在車上就針尖對麥芒。所以增強司機的素養不僅在於文明駕駛,還在於有遊刃有餘的應急素養。

萬州公交墜江悲劇中的三大漏洞

還是回到筆者所從事的職業教師這一行業,如果沒有職業素養,不依法依規執教,面對已經被三番五次的教育依然我行我素的學生,可能動輒就火冒三丈,甚至暴力體罰,那還了得?遇到此類事件,筆者一般是先冷處理,事後再交流,好比遇到爭端時,暫時擱置爭議。其實任何一個職業有何嘗不是這樣呢?

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是因為代價慘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就像一條船一樣,漏洞越多,船毀人亡的概率與危險係數就越大,需要有關方面及芸芸眾生儘早堵上這些漏洞,不然這種禍國又殃民、害己還害人的事情還有可能會發生,而且說不定下次不一定是發生在新聞中,或許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