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建成长者饭堂996个,实现城乡街镇村居全覆盖


广州已建成长者饭堂996个,实现城乡街镇村居全覆盖


记者丨余嘉敏

12月6日,部分广东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广州市养老产业中医养结合工作,实地走访了荔湾区东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松鹤养老院和海珠区沙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地,了解社区养老服务开展情况。


广州已建成长者饭堂996个,实现城乡街镇村居全覆盖


越秀区兴东隆街道长者饭堂 拍摄:李梦醒

5165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基金,累计支付8932.9万元

2016年出台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意见》明确,公办养老机构重点探索医养结合等专业养老服务,要求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80%以上。目前,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8%,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0%。

今年9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印发实施,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进行功能整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的“转型升级”。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正积极支持相关机构拓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具体来看,养老机构主要通过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等方式实现医养结合服务拓展;医疗机构通过开设养老专区,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转型为护理型养老机构等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公立医院资源富余的区,则发挥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专业级人才优势,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或者开设医疗护理型病区。

该负责人表示,广州市具有医养结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覆盖率已达到85%以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家,具备医保定点资格24家。

今年,广州投入505万元用于资助第一批32间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发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老年病科比例为55家,占比为40.4%;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已达到90%以上。

在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面,共遴选确定65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从专业服务和照护费用层面,保障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

截至11月30日,全市共受理8123人次鉴定评估申请,通过7323人次,通过率为90.2%;5165人享受了长护险待遇,其中机构护理3581人,占69%,居家护理7584人,占31%,基金累计支付8932.9万元,人均每月支付2321.9元,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基金支付率为79.3%,总体支付率70.6%。

养老护理员可获公租房保障等优待措施

长者饭堂也成为推进医养结合的又一平台。广州市已建成长者饭堂996个,实现城乡街镇村居全覆盖。上述负责人表示,广州通过发挥长者饭堂这一平台作用,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长者饭堂达成医养结合服务协议,定期派出医护人员开展义诊巡诊。据统计,全市共有107个镇街已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为248家社区居家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广州也正推进社区健康小屋试点建设,按照每间50万元建设经费标准打造健康小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驻社区,定时定点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疾病筛查、就医指导。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推进当中。据介绍,广州居家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为65.74%;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42.11%。

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广州市出台措施,对养老护理员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积分入户、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方面给予与优待措施。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1500人,持证养老护理员占70%以上,44名护理员通过遴选入户广州。

对于养老机构中从事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满3年并持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全日制高等院校、全日制技工院校高级工班或预备技师班相应学历的医护人员(含医生和护士)给予一次性5000至10000元不等的就业补贴,对于在养老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累计满5年,满10年的护士给予一次性5000至20000元不等的岗位补贴。

在医养结合社会参与方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老人院、广药集团、越秀集团等机构(企业)合作,设立了2个医养融合发展研究院,开展医、养、康、学、研五位一体服务研究。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