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企业布局网约车,下的是怎样一盘棋?

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互联网出行行业通过科技创新,不仅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还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在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吸纳就业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众多网约车平台而言,去年是痛苦而又充满机遇的一年。网约车新政的落地实施,为不少网约车平台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大量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被清扫出场,不止一家网约车遭遇到运力下降、叫车难的情况。而另一方面,新政带来了更加有序也更加规范的市场,让合规的网约车平台无论品牌形象还是市场口碑都有着更大的提升,也让更多非网约车行业的企业看到了这块市场的生机,纷纷选择和优质的网约车平台合作,希望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抢占移动出行风口,用网约车庞大的用户群体为自己做一次完美的跨界。

在目前网约车行业新模式的探索中,车企与网约车平台之间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例如在国内,吉利汽车、海马汽车、大众汽车等传统汽车厂商开始布局网约车,而在国外就连宝马、奔驰、通用、丰田、大众等车企也早已有了投资或者布局网约车的动作。

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斑马快跑经历了很多生死挑战,最终以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就的同时,推动了汽车产业发展。成长发展于武汉的斑马快跑,与以湖北为基地的汽车制造企业东风汽车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双方在新能源汽车、网约车斑马纹定制车型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

汽车制造企业布局网约车,下的是怎样一盘棋?

东风等汽车制造企业选择与斑马快跑合作,似乎更多是想通过斑马快跑来让更多人知道东风车型的优点,这些合作符合车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格局思维,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卖车。

被称为“车都”的武汉经开区,多年来汽车产业“一支独大”,有着东风、神龙等众多汽车品牌。近来,汽车行业的增速骤降,让“车都”面临发展瓶颈。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是武汉的当务之急,在汽车领域,东风等汽车制造企业围绕“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谋篇布局,抢占“下一代汽车”产业制高点,构建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发展“汽车互联网+”战略,才能推动区域内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在这样形势下,东风汽车等以湖北为基地的制造企业,选择了与斑马快跑合作,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斑马纹定制车型、汽车后市场等等领域,不断进行深入开拓。

斑马快跑有着50-100万辆的巨大车辆缺口,在车都“武汉”转型的历史转折点下,正在实现汽车制造+互联网出行平台的完美结合,一个互联网为纽带的汽车产业链即将形成。200多个斑马快跑城市分站,正像毛细血管一样,将武汉的汽车品牌披上斑马纹,带到全国主要的城市。

作为衣食住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行本身就是高频化的需求,改变了用户出行习惯的网约车市场,自然成为了巨大的移动出行入口,并具备高频交易流量的入口价值。车企看重网约车市场,实际上就是看中了互联网出行的入口价值。

随着与车企的深度合作,我们可以想象未来某一天通过斑马快跑呼叫到的网约车均是相关车企的车型,姑且不谈斑马快跑采购这批车本身就是一种销售转化,光是这种集中式的路面品牌展示效果就非常让人震撼了。尤其是在集中服务会务等高端出行人群的时候,这种品牌效应更容易扩大。

移动出行的意识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加上斑马快跑这样合规化的网约车平台,各车企与斑马快跑深度合作,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对本身的业务做更多的尝试和突破,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让整个交易过程更短、更便捷,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车企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影响力,同时为网约车平台的发展提供与产业共生共融的关系,为自己提供无限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