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凌志軍著作《中國的新革命》

翻看凌志軍著作《中國的新革命》

最近讀凌志軍的《中國的新-革-命》,被人譽成有《光榮與夢想》的氣象。讀下去,應該說能看出有這樣的努力。回憶一下,凌與馬立誠合著而暴得大名的《交鋒》沒有看過,其他標誌性的《變化》看了,寫企業個案的《聯想風雲》看過。

  我一直記得,起碼在我看過的凌志軍所寫的三本書的個人小傳裡,都有這樣的描述——“迄今為止出版×部著作,全部進入暢銷書排行榜。”有人曾經疑惑過,凌志軍這樣的質量有保證、“票房”也有保證的寫者,為什麼每本書都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的,為什麼不找一個出版社統一出版和包裝。或者換言之,為什麼路金波(包裝王朔、安妮寶貝等的背後推手)等不簽下凌志軍,也讓他當一把“長銷書”超級男生呢?

  總體感覺是,凌志軍與新華社的王軍、中青報的盧躍剛一樣,是因了體制的保護原因而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的。如果他們也每天像獵狗一樣在城市大街小巷尋找雞毛蒜皮、殺人放火的新聞、沒有養老、醫療甚至連起碼的勞動合同都沒有簽定時——這是過去媒體80%以上員工的真實生存狀態——不能想象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其實,把凌、王以及李大/同編輯的產品,與一些快餐型財經媒體,比如記者的結集或專集看,就能看出體制內人與體制外人產品的迥異。

  但是,一方面拜這個體制所賜,另一方面不盡滿意這個體制的某些搞法,因此,凌志軍的書遊走在曖昧的邊緣(當然不含為微軟中國、聯想等企業寫的文本),因此出一次算一次的意思,一時沒有沒有辦法委託某家出版社來進行整體的行銷和包裝——如同近日海口國貿書店老闆老孟吃酒時向我暴料:王小波的《未來世界》要不是夾在《白銀時代》(我沒有來得及看,匆匆一翻時,感覺好象有《1984》的那種感覺?記憶不準,待查)裡,擱現在肯定出版不了。

   正要收尾,忽然想起凌志軍有時意味深長,比如在《中國新革命》P296裡說,柳傳志2000年被《時代》、《商業週刊》、《財富》的報道一番。凌寫到:“有些喜歡做夢的人不禁想到,也許有一天,柳傳志這個人可以當個市長來領導整個中關村,或者乾脆當個總-理來領導這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