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科学技术协会2018年度绩效展示材料

2018年,河池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科协“四服务一加强”职能定位,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一、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大联合大协作机制推动公民素质稳步提升。突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总结交流各成员单位工作经验,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并推进落实。利用全国科普日、“八桂科普大行动”、科学节、及“三下乡”等科普品牌活动载体,组织举办大型科普活动5次、各类科普宣传15场(次)。推动青少年科创能力提升,组队参加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赛获42个奖项、机器人竞赛获32个奖项,创历史新高;联合教育系统举办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时间持续至年底,全市各中小学师生积极参与投送作品;推荐17名教师到北京参加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15名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全市新建科普示范村(社区)11个、科普中国乡村(社区)e站11个。

(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作用明显。上半年,共争取到“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45个,获中央资金244万元,获奖项目数及奖补资金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4个,获补助资金14万元;提升农技协6个,资金60万元;建设科普示范基地7个,资金70万元;建设科普示范村3个,资金30万元;建设科普示范社区2个,资金20万元;建设科普示范学校1个,资金10万元;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4个,资金40万元。开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扶贫工程培训,共培训8000余人(次)。

(三)科协基层组织不断壮大。新建乡镇(街道)科协34个、社区科协1个。目前全市有乡镇(街道)科协77个、社区科协4个,有望在年底实现基层科协组织全覆盖;各乡镇(街道、社区)已全部落实联系科协工作人员。新建企业科协1个。

(四)推动决策咨询和学术活动深入开展。举办2017—2018年度河池市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展示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优秀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发挥科协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作用,编印3期《科技工作者建议》简报供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五)信息工作成效良好。完善《河池科协之窗》网站建设,截止目前,宣传稿件发布237篇,配合微信公众号及今日头条政务号,科普传播阵地初步形成。

二、创新及亮点工作

(一)推动成立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争取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的支持,在我市宜州区广西然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探索构树为原料的新型饲料产业发展需求和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打造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攻关技术平台的同时,有力促进我市乃至全区农业经济和技术创新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二)创新“旅游+科普”模式。依托我市旅游产业自身特色,深化科普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与市旅发委联合印发《河池市“科普中国·景区e站”建设方案》,引导创建一批科普旅游基地。已选择环江牛角寨和巴马长寿地进行试点,探索推动旅游新业态发展。

三、难点和薄弱环节

一是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不突显,对各成员单位开展素质提升活动的协调和督导、信息收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科协组织仍比较薄弱,基础较差、能力不强、经费缺乏,离科协服务全市覆盖的目标有一定差距。三是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科技馆,以科技馆为依托的河池特色科技场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推动解决。

下一步,我会将不断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主动对标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