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得了人世的悲凉,才经得起生活的欢腾


承受得了人世的悲凉,才经得起生活的欢腾

人这一世,总是要走过悲凉与热烈的。

而我,于这世间的热烈,似乎一直缘分甚浅。

小时候的我静默寡言,常常被姐姐说成冷漠,对人对事都有天然的疏离和远意,大致是因为,我在幼年最初的记忆,便是父亲酗酒时,与母亲无尽的争吵。

随后便更是见惯了乡邻的欺侮打斗,亲戚朋友的势利,父亲的暴戾、姐姐们的不幸婚姻以及母亲柔弱无助的眼泪。

世间几番凉薄,横贯了童年与少年的时光。这便是我人生最初,命运给予的底色。

我极少真正的安心过,小小的年纪,忧郁而沉默,早早的活得老成而沉重。

可即便这样,母亲因为我们,依然活的坚韧而柔软。

我们姐妹几个,即便是犯了什么错,也不会被母亲责骂,几声斥责,已经是严厉的数落了。她从不会像村里其他的母亲一样,揪着孩子的耳朵,扯着嗓门,痛骂或者把孩子痛打一顿。相反,她教我们做一些活计时,总是柔声细语,充满鼓励,而我和姐姐们身上的那股坚韧,想必都是从母亲这儿传承而来吧。

还记得,几岁的光景,母亲时常把年老的外公接到家里,每日清晨她会单独给外公冲上一晚鸡蛋茶,出锅时再浇上几滴香油,满屋的香气四散,而我因为年纪最小,总能被分上小小的一晚,一口气喝的溜光。

姨妈在农忙或者瓜果飘香的季节,也总会带着表姐表弟来家里,和母亲俩个人边唠家常,边操办出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帮孩子,嘻闹追赶,瓜果梨桃的一通大吃,没开饭便已经吃的腹饱,可是贪恋平日见不得的荤菜,开饭时,每个人也是吃的小肚溜圆。

父亲偶尔高兴会从集市带来几个凉透了的水煎包,亦或是一串糖葫芦,几块芝麻片和花生糖,往往大老远的就叫上我的小名,然后从他那个布满油渍的零钱包里变魔术一般,突然掏出来,看着我吃的开心又满足。

这些,于那些年,便是一些甜蜜的记忆了。


承受得了人世的悲凉,才经得起生活的欢腾



很多事,发生在别人身上,就像个故事,唏嘘两声,当个善感的旁观者,但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便常常只能感叹是命运了。

而我常常不愿屈服于这样的命运。

那时读到毕淑敏的《握紧你的右手》,书里的话让年幼的我冥冥中萌生了一股力量,很多年都记忆犹新。

她在书中写道:

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蓝天下的女孩啊,在你的纤细的手掌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它,唯有你清楚的知道它将你的手心炙的发痛。相信你的手,相信它会在你的手里,长出一棵会唱歌的苹果树。

于是,我常常在寂寥的乡间寻找,想要找到那粒金苹果的种子,我甚至傻傻的相信,只要有了这粒种子,便可以解决一切的烦恼和难题,重新找回亲人们脸上,那久违了的笑容。

然而世间诸事难全,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苦难就像雷阵雨,哗啦啦的说来就来,出其不意,一场倾盆,无处可逃,让每个人都忽地乱了手脚。

偶尔会想起母亲的那根“驱魔棒”,其实是一根顶端拴了红布的长竹竿,每每乌鸦落满门前的枝头,母亲便会摇晃着它大声驱赶,似要将这无尽的噩运驱走。

幸好日子除却烦恼,又总能寻得一些顺遂。

而我这样的性情,多年都不曾改变,即便是在后来嫁作他人妇,爱人多年乐观熏陶,也未能将我变得爽朗。好在女儿们都没随了我的心性,个个都随了爸爸的豁达开朗。

几十年一晃而过,父亲也在老去中渐渐失了脾气,竟也有了些慈眉善目,老年身体不再强健,和母亲相处也越发的融洽起来。

而每每回去,总能听母亲念叨一些往事,然后感叹今日的确幸。姐姐去年遭遇车祸,虽落了点腿跛,好在经历过生死后,夫妻之间那些憎恨与摩擦都成了过眼烟云,康复后反而活得乐观开朗,又喜得孙女降生,一切都似乎越发的好了起来。

承受得了人世的悲凉,才经得起生活的欢腾


母亲也总会说起邻家伯伯的事,几声唏嘘,几声叹息,儿孙不孝,伯伯生前被儿子打过,被儿子用刀威胁过,一辈子为儿女耗尽心力,临死都没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留下伯母一人,夜夜孤灯,后来儿子中年中风,从此口齿不清,走路摇晃,当年叱咤乡邻间的一家人,如今也是落得曲终人散。

村里一户单姓人家,那家叔叔一辈子忠厚老实,做了一辈子好人,谁料在一个夜间,过村头那道公路时,被夜间的车辆碾压而过,顷刻便失了性命。

还有一个人家,男人在那年手术中输血,不幸感染了艾滋,农人不懂得那么多知识,在不知晓的情况下又殃及妻子,于是孩子被送到姐姐家抚养,两个人从此极少出门,见了人也必是大老远的躲着走开,仅靠着老母亲时不时的给送些吃食。

人世间哗啦啦的热闹,一如那开的绚烂的花,热烈的芬芳了一场,剩下的便只是凋零。

年轻时的逞强,也仿佛梦一场,地里的庄稼一年又一年,人世间的悲欢一茬又一茬,老人们一个接一个的走了,中年人熬成了老年人,孩子们正式步入中年,孩子的孩子,开始蹒跚学步,咿呀学语。

到底,人世就是这样,欢喜中夹着悲苦,深深的凉意里又总能生出一些浓浓的热度,萌生出新的生命。

更深露重,不觉,又是深秋。

别人的故事里,也时常演绎着我们自己,世间乡情,寻常人家,都是镜子,我们在镜子里看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转个身,回到自己的生活里,似乎又能多了几分释然几分平和。

时常想,等年老时,盖上一个园子,廊子里放上藤椅,养上一只狗儿,我躺在藤椅里,看着它在满园芬芳的花儿里奔跑撒欢。在寂寥的秋日,或是寒冷的冬天,裹上一条毛毯,拿上一本书,就那样躺在阳光里,读上几页,忆起这人世曾有的悲凉与沸腾,笑容也会自皱纹里悄然绽放,灾祸也好,死亡也罢,怕是再也无所畏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