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

額,好吧,這是看病還是看人?

但無力改變現狀的我們也只能無奈接受。

但你知道嗎?懂點就醫看病小常識,就可以讓我們本來就不多的就診時間更有效率。

為此,我們綜合了國內十多家知名三甲大醫院的醫院管理者、臨床醫生和門診主任的建議,總結了看病小竅門!快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專家建議:病情尚不明確的患者最好是去綜合性醫院,而非專科醫院。

點評:綜合性醫院覆蓋疾病範圍廣,更能幫助我們在儘量短的時間內明確病情,如果確有病情需要,醫院也會建議我們轉至專科醫院治療的。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二、怎麼掛號更準確?

專家建議:掛對號,對於患者而言是找對醫生的第一步,所以很重要,不建議在不瞭解自身病情的情況下盲目掛號。正確的做法是:不清楚就去門診諮詢臺詢問,諮詢人員會指導我們進行掛號。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三、第一次看病,掛普通號還是專家號?

專家建議:掛普通號。

點評:一般我們看病時,醫生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詳細的瞭解我們的病情、做檢查,而做完檢查後我們可以根據檢查結果和醫生診斷進一步選擇專家治療,這時也就更有針對性。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專家建議:不要嫌麻煩,越全越好。

點評:帶全既往與本次就診疾病相關的檢查資料,可以幫助醫生更快、更全面的瞭解你的病情,也可以減少重複做相同類別檢查。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五、就診時,該怎麼描述自己的病情?

專家建議:根據醫生問診逐一回答,切忌答非所問。

點評:醫生都有一套詳細的問診流程,按照醫生的問診流程走,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病情告知給醫生。當然,醫生問診完畢後,如果發現自己還存在其他問題,也一定要及時反饋給醫生哦。但請不要隨意質疑你的醫生,或者在醫生面前貶低其他醫生,你懂的!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六、醫生比較年輕,靠譜嗎?

專家建議:醫生好不好是不能夠用年齡或者出不出名來衡量的,切勿把看病當成追星。

點評:資歷老、有名並不等於有真本領。醫生的確講究“論資排輩”,但現實卻是有些“老醫生”、“名醫”大多都是依賴自我宣傳、社會上的主觀評價來定性的。例如有的醫生就會搞研究、發論文,根本就不具備“實戰能力”,而有些老醫生雖然經驗很豐富,但對於治療疾病的觀念和方法卻也相對陳舊,而年輕醫生則不同,雖然“經驗”不一定很豐富,但對於新的治療方案、方法則更擅長些,他們也更注重實操。

所以,每位醫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專長”沒有必要去刻意去選擇。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七、醫生開的藥很貴,實在吃不起怎麼辦?

專家建議:就診時一定要委婉的把自身的經濟條件告知給醫生,也唯有這樣醫生才能根據你的經濟情況和病情做出更適合與你的治療方案。

點評:同一種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而方式不同則花費也不同,所以告知給醫生自身的經濟條件並不丟人。

生命時報:權威專家總結的“看病技巧”,少受罪更高效!

注:本文綜合自生命時報、人民日報。人這一輩子,難免會生病,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另外,要記得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