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大力弘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近年来,陕西村社发展促进会开拓进取、扶贫济困,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协调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创新发展模式 凝聚脱贫合力

“你家的养殖业搞得好呀!你咋能把养殖业搞得这么有声有色哩?”“这全靠村上对我的激励和帮助呀!”岚皋县民主镇枫树村村民陈建兵高兴地答道。

2012年,妻子突发重病,加上照顾失明老母亲和两个在上学的孩子,陈建兵的家庭几乎到了破碎的边缘。在村党支部的多次鼓励协助下,陈建兵克服身体上的缺陷,勇敢面对生活巨大压力,利用惠农政策,努力拼搏奋进,在养殖业方面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陈建兵的养殖业已经初具规模,养牛15头、养猪30头、养羊55只,养鸡150只。陈建兵勇扛重担,艰苦创业,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近年来,岚皋县民主镇积极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创新“支部+产业+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走出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让村民贫困户增收致富,田湾村党支部引进岚皋县辰信生态资源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秦巴红”富硒香椿产业。通过技术培训,带动153户贫困户发展香椿产业,完成香椿栽植1700亩68万株,建立示范园区500亩,培育香椿种苗300亩,已发展成为陕南第一香椿基地,逐步将香椿产业做成带动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在的田湾村,随处可见百余名村民脸上挂着汗珠,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在香椿园区辛勤劳作的画面。



深化“三变”改革 促进特色发展

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凤县唐藏镇坚持党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契机,采取“党支部+基地+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苹果、中蜂、花椒、林麝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唐藏镇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花椒、苹果、中蜂、林麝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布局。初步形成了以辛家庄、曹家庄为主的千亩“大红袍”花椒示范基地、以庞家河村为主的“凤唐”苹果休闲观光体验基地、以李家庄村为主的“唐藏蜜园”中蜂养殖基地、以倒回沟村为主的林麝养殖示范基地的四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格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作为宝鸡市优质苹果示范基地之一的庞家河村,运用“党支部+联合社+N+贫困户+群众”的模式,成为宝鸡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发展“凤唐牌”苹果1500亩,产值800余万元,已吸纳村民股东240户。“家家有花椒,户户有特色”的曹家庄村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带动、群众入股等方式参与改革,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全村种植800亩花椒,人均突破1.5亩,户均突破6亩,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在巩固种植业的基础上,倒回沟村引进万志麝业与腾飞麝业投资,建设2000余只林麝养殖基地,争取帮扶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建设资金2万元,吸纳62户贫困户入股开发林麝饲草基地80余亩,促进农户增收13余万元。

此外,依托国家4A级景区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唐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充分彰显古镇文化特色,积极扶持当地农户发展特色民宿和餐饮,并将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穿插其中,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据悉,该镇今年乡村特色民宿已接待游客5.8万余人次,旅游综合创收800余万元。



用好“三项机制” 深化人才扶贫

“真没想到我被镇党委推荐为袁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沙河营镇刘叶村村主任李树荣说。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唯才是用,城固县沙河营镇精准运用“三项机制”,深入开展人才扶贫行动,切实调动了人才服务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各类人才全面投入脱贫攻坚。

聘请专家教授帮助经济发展,推荐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人选,选拔任用年轻有为村干部,营造了良好的用人干事氛围。先后培树出食用菌种植能手吴小康、农村“三变”改革推手李树荣等10多个先进典型,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派驻有科学知识背景的干部指导产业发展,培育猕猴桃、生猪养殖等种养殖大户58户,形成梁家庵村精品蔬菜等“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一体两翼五驱动” 打造发展“新引擎”

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目标,千阳县南寨镇党委探索推行“一体两翼五驱动”发展模式,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按“一体两翼五驱动”模式,南寨镇以基层党组织为一主体,全面开展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进全镇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村集体经济的“两翼”作用,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13个、专业合作社34家,树立自主脱贫典型85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依托“三变”改革,实施“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轮驱动,推动扶贫产业项目,实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风文明创建,强化村级民主管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勾画花海天竺 打造养生胜地

聚焦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山阳县天竺山镇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特色种养殖产业,延伸旅游发展,培育新型业态,建设集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养生于一体的美丽幸福宜居家园。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天竺山镇科学筹划、开拓进取,集中连片发展连翘、五味子等药食同源类为主的中药材,巩固药业基础。重点发展中华蜂养殖、核桃、板栗、油菜、林下间套等主导产业,为景区农家乐提供稳定的地道养生保健产品。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在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全力拓展全域旅游,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统筹推进旅游、电商、就业、生态等新业态复合型产业扶贫格局,多渠道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促进天竺山景区提档升级,构建生态和谐的天竺山文化。



“两园”引领增收 “三变”助推发展

面对“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岚皋县大道河镇按“两委牵头、主体引领、群众参与”思路,突出在茶叶、柑橘“两园”上做“三变”改革文章,带动贫困户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江边橘园、山上茶园”为产业布局,大道河镇引进龙头企业,深化“三变”改革,转化资源为产业优势,大力开展茶叶、柑橘“两园”建设,让贫困群众逐年增收。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日报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声!

据了解,全镇发展高产密植茶叶园区2200亩,优质高产柑橘园区1200亩,茶叶、柑橘两大产业辐射农户766户,户均增收4000元,“两园”已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7年大道河镇被安康市林业局授予“山林经济示范镇”。中泰公司茶叶园区和亚皇公司柑橘园区分别被列为市、县级园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