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晚间在地铁上刷微博,看到金庸老先生离世的消息,原本有以为是媒体的无聊报道,直到微博热搜“爆”红,我才接受了这个事实。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今夜,全网悼念,提起这位武侠大师,多有不舍,金庸先生是我们几代人的武侠大师。

我的母亲生于70年代初,得益于改革开放,她在租书摊上,看到人生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破损的封面、泛黄的书页、在不停倒手过程中留下的污迹和遗失的封底,这些都没能阻挡金庸武侠小说的风靡。重情重义的侠士、百转千回的爱情和危机四伏又精彩纷呈的江湖吸引力实在太大,虽然是盗版书,但依旧为我妈开启了武侠世界的大门。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后来翁美玲和和黄日华版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风靡内地,每到晚上播出时间,有电视的人家,总会把电视机抬到院子里,和前开观看电视剧的邻居、村民一起观看,在农村长大的妈妈,每每提起还觉得骄傲,当时为了看上一眼电视剧常常要跑6里地,即使晚上下雨,也要吃完饭早早的在人家的龙门下等着。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而到我长大记事,电视机已经非常普及了,不用在跑到别人家里蹭电视看,小学时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热播,而我因为写作业总是要错过电视台的播出,当时有碟片可以租,5毛就就可以租一天,我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零花钱攒起来拿去租碟片,有了碟片的我为了看电视剧,作业随便应付,还挨了我爸的打。当时特别讨厌高圆圆扮演的周芷若,不喜欢张无忌觉得他花心处处留情,又特别喜欢赵敏,喜欢她的机智果敢。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在后来周迅版的《射雕英雄传》播出,我陪着我妈一起看剧,她总觉得周迅没有翁美玲演的像黄蓉,而当时饰演黄蓉的周迅被媒体嘲讽演技不好,公鸭嗓。金庸先生却评价,周迅演得极好!后来提起黄蓉这个角色,大家都知道金庸说过,周迅演得最好!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大学时,在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上,认识了武侠小说外的金庸先生。

1946年秋天,金庸先生进入上海《大公报》工作,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他被派到香港工作,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身为新闻人的金庸先生忍不住了:“我必须发声。”铁肩扛正义,妙笔著文章,作为新闻人的金庸先生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他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独树一帜。在“文革”中,《明报》成为报道中国消息的权威。金庸一直持续地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身为持续发出声音的公众人物,金庸先生也遭到了人身威胁,在香港,当时有一句话: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而面对威胁的金庸先生则回应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而《明报》至今仍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在两岸三地,政界、文化界,《明报》都保持着较大影响。

大学时失恋,和室友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了《白马啸西风》,起初阅读,只是因为它相较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篇幅短,好读。可是看到结局就得很痛,相较于其他著作中的江湖恩怨,大侠气概,我更喜欢《白马啸西风》中的儿女情长,这是一中更真实的存在。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纵有万般非吾属,伴得白马啸西风。”那时的我正失恋,阅读至最后眼泪都模糊了,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人你不喜欢,爱情就是这样不随人愿,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有人评价:

金庸小说是传奇式的“活着”,是武侠版的“光荣与梦想”。

先生创作了大量的人物形象,无论大侠、地痞,无论侠客精神亦或儿女情长,小说传达的那些信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当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行侠仗义”的侠义精神,“笑傲江湖载酒行”的侠客气质,倾盖如故的知交,同生共死的情侣,无不令人心向往之。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 长叹一声 快活一生

多事之秋,这个世界的失去总是那么让人猝不及防 我们也真的到了一个失去的年纪,记忆里那些闪亮的人,终究还是留不住一辈子。

先生千古。

金庸先生逝世,刀剑如梦,一切都随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