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的“熊貓”牌縫紉機

我今年75歲了。人到晚年總會回憶往事,無論是生活中的甜蜜,還是酸楚,都難以忘懷。

老伴有臺“熊貓”牌縫紉機,是1969年購買的,搬家四五次了,一直捨不得丟棄,至今老伴仍每年對其進行養護,我望著這臺縫紉機,自然想起50年前購買縫紉機以及老伴為全家人縫補衣裳的點滴往事。

老伴的“熊貓”牌縫紉機

回想當年購買這臺縫紉機時,真不容易。一是機器難買,老伴當年是單位技術骨幹,分得一張縫紉機“供應票”,確實不易。二是款項難籌。一臺縫紉機需110元,相當於3個月的工資收入,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我們東拼西湊,籌齊了這筆資金。

這臺南京生產的“熊貓”牌縫紉機買回家後,特意請了車間內一位做過裁縫的欒師傅幫助安裝調試,效果不錯。

到了夜晚,在昏暗的燈光下,老伴端坐在縫紉機旁給家裡人縫補舊衣裳,做睡衣睡褲、圍腰護袖。只要縫紉機一轉動,家中需要縫縫補補,拆拆改改的衣裳、被褥等,不一會兒便被她拾掇好了。就連外孫女、孫女幼年時用的尿布、衣衫都不用買,均是自己縫製。

有時候親戚朋友找她幫忙,這個拿來褲子改改短,那個拿個床單來改個棉絮套,還有的牛仔褲舊了乾脆剪掉做幾雙鞋墊,衣服拉鍊壞了要換新的等等,她總是有求必應,既搭功夫又賠針線,毫不吝嗇。

最近,家裡用了10多年的一床棉被的被套破了,老伴便支起縫紉機,拆拆拼拼,將破被套改制成了被裡。接著,她又找來一床舊被面,重新裝了一床棉被,繼續使用了。

一天,我問老伴:“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水平提高了,還縫縫補補的,你不覺得累嗎?”

“怎麼,平時教育人的人,自己倒忘了‘八榮八恥’啦?這臺縫紉機真實記錄了計劃經濟的歷史軌跡,是物資匱乏時代和我倆金婚的見證呢!”她輕描淡寫地回答我。

是的,我們不該忘記過去艱苦歲月,一定要繼承和發揚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囑咐孩子們把這臺縫紉機好好保存起來,作為老物件傳下去,好讓後輩子孫記住過去生活的軌跡和歷史的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