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惱人的兩歲怎麼辦 四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導讀:兩歲寶寶到底應該怎樣去立規矩。兩歲的寶寶用麻煩的天使來形容,真的是再恰當不過。剛剛有了一點獨立的思想,總是喜歡和大人反著幹,每天都要聲嘶力竭的大喊,一不留神,可能睡地打滾,大哭不止,當媽的分分鐘想原地炸裂。不過最終還得忍者脾氣,把天使先安撫下來。這就是兩歲孩子的日常,在國外,這個階段有個洋氣的名字叫做:terrible two 。

很多媽媽們都在問,兩歲的孩子到底要不要立規矩?如果要立規矩,孩子是不是太小了,能否去執行呢?如果不立規矩,任由孩子發展下去,那還了得?我個人認為,我們要給孩子的不是去立規矩,而是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告訴他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怎樣去幫助孩子們,才是父母們需要去學習的。

寶寶惱人的兩歲怎麼辦 四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換句話說,我們要怎樣幫助孩子從小來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呢?生活在19世紀的德國心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皮爾斯曾提到過,95%的孩子在2歲前是通過無意識的印刻和模仿來自動完成學習過程,只有5%的幼兒是通過語言訓練完成學習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對孩子所用的行為要求、指示命令,這種用語言傳達給他們的道理,只佔到他們行為過程的5%。說直白點,想要孩子去幹什麼,父母就做給孩子看,讓孩子去體驗。所以,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媽媽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

建立習慣的方法

首先,學會用體驗式的教學來教導孩子,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什麼是體驗式的教學,就是怕孩子摔疼,那麼就先告訴她摔倒了是什麼感覺;告訴孩子燙手,不能動之前,先讓孩子體驗到什麼是燙。我們學習的過程是有感知,才能明白,所以對於孩子,不要只是一味的命令她什麼不能做,而是讓孩子知道做了這件事的後果,讓她明白後果之後,選擇不去做。

寶寶惱人的兩歲怎麼辦 四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其次,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只是去命令孩子,而是要自己做給她看。比如每次孩子玩了玩具都不會去收玩具,不要單純的去命令孩子收玩具,她不會明白,也不會照做的。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她該收玩具了,邊說邊做給孩子看,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也可以把收拾玩具設計成遊戲,每天都如此去做,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玩完了就收拾玩具的習慣。父母的帶頭去做,起的是引導和養成習慣的作用。

第三,給孩子立規矩,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兩歲的孩子,她是好動的,如果家長命令孩子靜坐五分鐘,孩子當然是做不到的。當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時候,她一切都要建立自己的順序,作為父母,如果和孩子對著幹,只能得到一個喜歡亂髮脾氣,不聽話的孩子。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她喜歡按照自己的秩序來,那麼就不要和她對著幹;他喜歡蹦蹦跳跳,就不要讓她時刻保持安靜。

第四點,學會溫柔而持久的去重複。我女兒,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是因為我每天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去洗手。久而久之,每次只要問她回家第一件事幹什麼,她都會回答:洗手。剛開始她也會反抗到:先吃東西再去洗手,我從不吼他,但是洗手必須是進門的第一件事,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

錯誤的方法

事實上,幫助孩子去建立好的習慣,也並不是那麼難,最難的是父母本身就缺乏耐心,因為缺乏耐心,很容易用錯方法。所以,在給兩歲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用用到以下方法:

寶寶惱人的兩歲怎麼辦 四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1.從來不尊重孩子的天性,強行的去立規矩。比如孩子就喜歡走來走去,父母非逼著坐在墊子上玩;

2.盲目的去立規矩。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總是忽略她還是個孩子。比如媽媽說,今天必須把玩具收起來,否則就不要去吃飯。最終,孩子可能玩具沒收,媽媽氣了一肚子火,孩子的飯還得吃,規矩沒有建立,媽媽還失去誠信。

3.總是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不管是吼叫還是打罵,對於兩歲的孩子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相反,經常被吼叫、打罵的孩子更容易脾氣暴躁,這在一個家庭裡,就像是惡性循環一樣。父母傳染孩子。

作為父母,耐心是最重要的,所以,不管我們學會多少方法,最終還是需要有耐心的去實施,去堅持,可能才會看到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