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很感谢《今日头条》这个平台,让我这个军垦二代有机会向各位读者分享建设兵团的艰苦岁月,分享兵团的纯真年代

“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1958年


“你是在建设兵团长大的吗?“ 发表后 感言


12月18日我写了一篇《你是在建设兵团长大的吗?》,虽然我的写作水平有限,当时的年龄

很小,对兵团的感触不是很深,可还是得到了广大朋友们的支持,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真的

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满满的记忆,满满的感动。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落泪了!在这里,

我找到了我们同一连的兵团大哥,特别感谢@水如刀1 ,他还记得我母亲当年的样子。

在此借这个平台,向于师傅于伯父一家问好!致敬所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兵团人!

生产建设兵团 科普

生产建设兵团

是指中国建国后陆续组建的各类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通过军垦这种特殊

体制达到巩固边防,发展经济,安置人员的目的,兵团成为党、政、军权合一,工、农、兵、

学、商五位一体的半军事化组织和社会经济体系,尽管如今只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但是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却陆续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

12个兵团分别是: 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 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3. 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4. 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5.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 6. 广州生产建设兵团

7.安徽生产建设兵团 8. 江苏生产建设兵团 9. 浙江生产建设兵团

11.山东生产建设兵团 12.湖北生产建设兵团

3个农建师分别是: 1. 福建军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

2.西藏农建师

3.广西农建师

这12个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农建师均成立于20世纪50、60年代,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今
还存在外,其余11个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农建师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撤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

担着国家赋予的 屯垦戍边 职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分布地域与蒙古、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接壤,国境线有2000多千米。兵团土地面积7.06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

面积的4.24%,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

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

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一师、

二师、六师隶属兵团建制,编属兵团领导。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由原军

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当时,兵团总人口17.55万。此后,全

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


从1956年起,河南、江苏、两湖、安徽等地的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3年至1966

年,国家动员了京、津、浙、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其中有9.7万上海支边青年。

亚克西,亚克西,什么亚克西,兵团的朋友亚克西


我的父亲就是1958年从河南许昌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边青年。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

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诞生,我父亲也是第一批参加东方红拖拉机培训的学员。

“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

父亲当时是分配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五连。后来因为扩编需要,一部分人从五连分

了出来,组建了六十一团六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一般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地处天山北麓西段,位于伊犁河谷,东起天山那拉提,北东南三

面环山,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 ,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伊犁州和博州的边境线旁几乎都

是四师的军垦戌边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一团位于素有新疆“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伊犁霍城县西

北角,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隔河相望,元朝时期盛极一时的“中亚乐园”阿力玛里古城就坐落

在这里,因盛产苹果,至今已享有700年“苹果城”的美誉,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艰苦的地理、气候环境磨炼了垦荒人的意志

我的家乡在霍城县

“地窝子”-----兵团人最早的家

六十一团六连的人们也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大家都说着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据我母

讲,最先我家住的是“地窝子“。因为新疆风大,气候干冷,所以兵团人用他们的智慧挖出了

兵团人最早的家,”地窝子“。所谓地窝子,就是从平地向下挖一个深2.5米、长6米~8

米、宽3米~4米的土坑,上面用粗树干做檩条,用细树干做椽子,铺上树条或苇把,撒上一层

麦草,盖上一层碎土,然后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正中间留一个天窗,地窝子便成了。我妈妈

说当时用的是杨树枝,枝条还是绿绿的,到了春天的时候,可以看见枝条上又发出了嫩绿的新

芽。

“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地窝子----兵团人最早的家

提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峥嵘岁月,我70多岁的老母亲,落泪了!

“再回首,忆生产建设兵团”今天的你,落泪了吗?

正面,汉、维两种文字印制,81年监制,距今37年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