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鳳回巢》:爽文風口下,應時而來的“拓荒者”

文|石榴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2018年古裝題材的主基調,大概所有觀眾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爽”。

歷史總是提前留下草蛇灰線,高光時刻永遠發生在幻想之中。現實無奈難以呈現的理想,便全部映射在文字和影像裡。

看著影視文學作品中的宮裝美女談笑間滅敵,在爾虞我詐的深宮後院絕地反擊,一生詩意來去亦如傳奇,這大概就是觀眾爽感的爆發時刻。

換而言之,追劇途中沒有觀眾不想將“上帝視角”賜予主角本人,期待從“壞人”佈局的那一刻開始,主角就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反擊的謀劃

《鳳回巢》的故事恰恰就給觀眾這種心理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完美情境。

Mirror頭條《鳳回巢》:爽文風口下,應時而來的“拓荒者”

久病無醫的女主,纏綿病榻多年。當作者“尋找失落的愛情”為《鳳回巢》寫下這個看似結尾的開篇時,突然筆鋒一轉,給了女主角顧菀寧“二次選擇”機會——恍惚之間,她重回少年時刻,《鳳回巢》的故事也就此開始。

一個拿著“後悔藥”的女主角,一場已知命途的重新改寫。

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爽”文化是睚眥必報的大開“金手指”,那麼雜糅了權欲計謀、復仇、歡喜冤家多重標籤的《鳳回巢》,則開啟了另一種命途改寫的獨特“爽”文化模式。

爽文化

年輕觀眾的時代審美與理想投射

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大眾對於爽感的理解,大多是逆襲式的人生重建。

主角經歷的那些欺騙、委屈、隱忍是成長之路上必經的坎坷,只有經歷了這一系列幻滅之後,才不得不為了生存而“鬥”、不得不“黑化”。

彼時,尚未全面崛起的性別意識,讓熒屏上的女性飽含著溫柔、單純、善良、博愛的特質。這種在如今看來帶有“傻白甜”“瑪麗蘇”印記的設定,卻是對當時觀眾審美取向的最好註解。

進入今年,一部部高播放量的IP改編作品表明,市場所需要的“爽”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逆襲式的爽感帶著悲天憫人的悲劇色彩,已然被性急的觀眾遺落在身後。彷彿只有“人擋掃人,佛擋除佛”的升級打怪之流,才最能抒發心中的鬱悶之氣。

現代人對電視劇中劇情走向、人物命運的探知慾,歸根結底帶著對現實生活投射的目光。這意味著,即使是如今備受追捧的爽文化,也要與時俱進地走向題材細分。只有那些能打撈共通情感、映射當代年輕人思想的IP,才真正具有價值

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如今大眾期待的“爽”是什麼樣的模樣?

伴隨著心愛的作家的去世、陪伴自己長大的主持人的離開,呼喊著“時間不會停留,90後已經開始失去”的年輕人,誰又不想曾經的蹉跎不過大夢一場?

Mirror頭條《鳳回巢》:爽文風口下,應時而來的“拓荒者”

在給予主角一顆“後悔藥”的前提設定下,《鳳回巢》完美地契合著大眾新一輪的審美趨向。除了小人物能夠逆襲,壞人會被懲處的痛快之外,《鳳回巢》還能為觀眾所代入這樣的心理預期——自己沒有說出的話,沒有做到的事,沒能活成的樣子,統統有了重來一次的機會。

雖然從源流上看,《鳳回巢》依舊帶著網絡爽文的常見特點——光環、逆襲甚至是錦鯉。但這並不妨礙其精神內核的傳遞:不是極端化的重新來過,也不是改頭換面的侷限復仇,而是為了彌補遺憾、重新與命運對抗的現實指向,是對“該如何過好一生”這一困惑著年輕人的哲理命題的探討。

流量磁石

源自爽感更生髮於故事多元性

評判一部作品的熱度,數字最為直觀。

從2016年連載期間算起,兩年多的時間裡,《鳳回巢》一再創下令人驚歎的成績:

起點網APP側點擊2452萬+、推薦票51萬+、評分8.6分,評論3000+條,多次獲得起點女生網首頁大封推,被收錄精品頻道,起點女生完本榜點擊量排名第二;QQ閱讀閱讀量228萬+、收藏99萬+、讚賞47萬。讀者更是覆蓋了16-46歲的女性群體,從80後群體、青年白領到學生群體,悉數被俘獲。

Mirror頭條《鳳回巢》:爽文風口下,應時而來的“拓荒者”

如果說,這些數字還只是讀者賦予《鳳回巢》的高光時刻,那麼跳出網絡文學的維度,來到古裝影視創作的領域,《鳳回巢》故事模式也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縱觀古裝劇的發展軌跡,尤其是大女主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儘管同題創作不少,但真正能跟觀眾形成交互、給予帶入感的現象級作品,始終有限。

這種關心度的缺失,跟製作水準無關,而是一種敘事理念的錯位——大浪淘沙之下,訴諸激烈衝突,感官刺激的爽文化,需要更豐富的視角加以展現。

如此看來,《鳳回巢》作品中的權謀、宅鬥、復仇、愛情、甜寵等多重標籤,紛雜交錯的劇情網,恰恰是讓《鳳回巢》擁有這種成為“拓荒者”的資質根本。

正像有些網友調侃的那樣,《鳳回巢》可謂“360度皆可改編”,它在跨媒介發展上的生命力和延展性是毋庸置疑的。

心有四方天地

勢均力敵的感情最動人

有了好的外表,還需要有優秀的靈魂。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時代特性與熱度指標,單從《鳳回巢》本身來看,

創作者不妥協、不將就、不盲從的態度,也賦予了這部作品不一樣的吸引力

告別巔峰,重來一世。女主角顧菀寧並非帶著被毀滅的怨恨而來,而是直面遺憾、困境尋找希望,這也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

不再如同觀眾所熟知的在血光中生死搏殺的爽文一樣,也不再試圖展現人性之惡與暴力,顧菀寧開始用那些積極而美好的方式,討論希望與新可能如何得以確立

二次選擇,彌補成長之路上的遺憾,將曾經磨難的一一奉還,這是上位者的銳意;拯救心愛之人的離世,彌補曾經缺失的感情,讓來世再見的諾言得以實現,這是愛情的贖回。

女主角“30歲少女”的設定,讓角色本身有著足夠成熟的心智與擔當。帶著觀眾喜聞樂見的爽利瀟灑與溫柔善良,內心容得下四方天地的顧菀寧,描摹的正是最令人著迷的女性形象。

正如一位讀者的評價:“這本書讓我覺得設定最好的就是情節,女主並不是怨婦穿越,而是權傾朝野的太后,她並不戀權勢,不過是為母則強罷了!”

如果把《鳳回巢》放入時代背景下解讀,有趣的成分則更多。

在今年爽文化的風口下,女主角從溫柔賢淑的“白蓮”進化為睚眥必報的“黑蓮”,極端性的人設發展,是對曾經“紅顏凋零歲亦將暮”的熒屏女性的報復性結果。在編劇賜予的高能buff之下,女性意志贏得了期待已久的張揚。

不過,大多作品本質上仍然難以逃脫性別意識枷鎖——它們講述的仍是許多女性為了得到一個男人的寵愛而相互傾軋,這是進退失據的女性意識。

從這一維度來看,站在無性偏向立場的《鳳回巢》很難用單純的“大女主”或“大男主”標籤來定義。它沒有一味弱化男性角色,也沒有一味的張揚女權。兩個人同樣的命運安排,同樣的復歸軌跡,同樣都是自主自立的個體。勢均力敵的情感張力下,強調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價值觀,也是對當代受眾審美需求的呼應

逐漸冷靜的市場,對IP內容已經有了全新的思考。寒冬之後,期待翻倍,觀眾亟需再見一次立得住、傳得開、有共鳴的“中國故事”。

從數據、內容以及時代特徵這IP改編的關鍵三方面而言,蓄勢待發的《鳳回巢》已經具備了爆款的諸多要素。因此,或許可以篤定的說,在不久的將來,登上熒屏的《鳳回巢》也勢必會為古裝市場注入更多的新鮮活力,我們拭目以待。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校對 | 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