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自秦以降,中国历史可以看成是一部王朝兴衰史,数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帝国最终都化作历史云烟,成了后世王朝的前车之鉴。自然,与王朝兴衰相关联的还有历代王朝都曾经经历过的“农民起义”。农民作为王朝体系的主体,虽然占据着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资源,但却往往因为所谓王朝的无道统治最终形成所谓“官逼民反”的起义,农民起义自然成了我国历史研究始终跳不过去的热点话题。


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兴起一股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问题的热潮,通常将这一时期研究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五朵金花”,农民起义自然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向。关于农民起义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史学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它既有一定的肯定,当然也不会排除否定声音的出现。农民起义的问题自然也在争执之中渐渐有了明确的性质划分。可是在研究性质问题的同时,这些史学家或者是历史传递给我们的心想让我们渐渐忽视了农民起义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有人将“农民起义”定性为推动历史潮流的存在,认为他对破除旧的的传统,改造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确实我们承认它对王朝变化,革除上一个政权失误有着重要的革新意义。但是,农民阶级毕竟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尽管他们有着最下层穷苦民众的呼声,但最后的结局往往却是成为掌权农民领导者获取一己私利的工具,其结果往往化为历史虚无。尽管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于太平天国一样的政治革新政权的存在,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又往往使得他们只能作为历史的昙花一现,最终还是如自己的先辈们一样,走入历史的深渊。


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次的农民起义伴随的都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可能有些杠精将此理解为“破而后立”,但是建立在如此大的伤害之后的革新到不如说是在阻碍历史进步。就拿历史上有名的农民领袖张献忠来说,有人将他理解为农民起义的先驱,受人敬仰,可是更多的人将他定义为杀人狂魔,几乎杀尽川地民众,给当地的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


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有一段记载明末农民起义的史料生动的描绘了这些脱离生产走向暴动的农民起义是如何残忍的拿起手中的刀屠戮他们的同僚:“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夫与父,淫其妻女,然后杀之者。有驱人父,淫其女,而后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其腹中男女,剖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儿于内,观其跳号以为乐者。有缚人于地,刳其腹实以米豆饲群羊,取人血和米煮粥以饲驴马。所掠子女百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而去,暴酷亘古未有。”


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我们很难理解几个月前还在田里劳作,做着地主的顺民,一副憨实的神态很难让人将残酷与他们联系起来的农民,在几个月后竟然成为一个以杀人为乐的暴徒,甚至于到了以人为食的地步。强迫父亲强奸女儿,解剖孕妇验证婴儿的性别,这些场面向前可追溯到商纣或者古罗马时期,以后清军入关以及日军侵华时也屡屡再现。很多人说他们很难理解日军杀人为乐的兴趣,难道他们家里没有妻子儿女吗,可是当他们知道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们一旦拿起屠刀的时候,做出的事情丝毫不亚于这些外族的侵略者们。


被“美化”的古代农民起义,推动历史潮流的前提是建立在屠杀之上


在追求和平的年代里我们不提倡用武力解决冲突,可是这种和平化的倾向让我们渐渐忘记历史的真实面貌,在本就残酷的变革面前,竟然尽力的去美化他们,又怎能对的起一再强调的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追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