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公元231年3月,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戰爭,司馬懿率軍阻擊,兩個人第一次正面相遇,一場激動人心的世紀大戰即將開始。

在司馬懿從長安城出來的的那一刻開始,就一路喊著要來找諸葛亮拼命。

現在,機會就在眼前。

魏軍將士們一個個就像沙漠裡見到了水一樣,兩眼放出灼熱的光芒。

他們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已經很久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

魏軍幾乎所有的將領們都認為他們的司馬大都督要跟諸葛亮來一場曠世大決戰,他們個個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準備大幹一場。當然,蜀軍將士也是鬥志盎然,群情激昂。

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到來,一定要打得對方滿地找牙,雙方將士都抱著必勝的信心。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場即將開始的戰役,幾乎牽動著魏國和蜀漢上下所有人的心臟,他們都默默地守候在旁,屏著呼吸,等待著這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頂峰對決。

來吧,以性命相搏吧!

然而,司馬懿接下來卻做了一件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事:

“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

司馬懿修起了營寨,憑險據守,不肯交戰,玩起了龜殼戰術,就是不和你打!

靠!這不是找罵麼!這一路上是誰哭著嚷著要來找諸葛亮拼命的?結果現在見了人家,又不打了?這算咋回事啊!小孩子玩過家家嗎!

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魏軍將士們的心裡都極其不滿,但苦於身份懸殊,都是敢怒不敢言,這個時候老將軍張頜作為代表站出來開始發話。

張頜現在的官職已經是二品車騎將軍,除去剛死了的曹真,他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司馬懿,算是如今曹魏帝國名副其實的第二軍人。

更重要的是,張郃從夏侯淵時代就開始活躍在西北地區,算是西北軍區最元老級的人物,他在西北軍區中的影響力,顯然是司馬懿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而這也是後來張郃悲劇的重要原因,當然,這是後話,後面我會細說。

正是由於張郃的特殊地位,現在由他來開這個口,司馬懿即便不同意,也不敢拿他怎麼辦。

張頜於是他給司馬懿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話:

“諸葛亮遠道而來,我軍尾隨其後卻不敢接戰,必將使隴西的民心失望,也太對不起觀眾了。以我之見,不如讓主力部隊屯駐在這裡,另外卻派出小股奇兵,繞到諸葛亮的背後進行攻擊,一則形成夾擊之勢,二則可擇機切斷糧道。到那時諸葛亮腹背受敵,糧草不繼,支持不了多久,自然就退兵了。”

從戰術的角度的分析,張頜的這段演講非常精彩,可操作行極強,成功的概率也很大,就和當年官渡之戰的時候他勸說袁紹派兵救援烏巢時的話一樣精彩。

張頜,不愧是一代名將。

然而,當年袁紹沒聽,這次結果也是一樣的。

司馬懿照樣不聽。

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不論麾下將領如何勸諫,蜀軍如何的挑釁,司馬懿始終以不變應萬變:堅守,拒不交戰。

諸葛亮軟硬兼施都沒啥效果,心裡很不爽:行,你打算當烏龜,就好好當你的縮頭龜吧!恕我不奉陪了!

敵不動,我動!

諸葛亮於是又就帶著他部隊再次前往祁山。

司馬懿一看諸葛亮的部隊開始向後撤退了,整個人立馬就來勁了:火速追擊,我們要跟諸葛亮決一死戰!

“懿不從,故尋亮。”

司馬懿就像吃了槍藥一樣,帶著部下再次對諸葛亮展開跨省追捕,找了一圈,終於在祁山附近找到了諸葛亮。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魏將們集體沸騰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又找到諸葛亮了!

下面,該展開決戰了吧!

然而,司馬懿接下來的反映卻是——

“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依舊是安營紮寨,拒不交戰。

他媽的,大老遠跑來又不打!!!

你是在耍猴了,還是當烏龜當上癮了!

魏將們心裡那個憋屈:守又不守,打又不打,你他媽的到底想幹嘛呀???

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司馬懿卻絲毫不理會部下的抱怨,依舊如影子般的追隨:諸葛亮退,他便追;諸葛亮停下,他也停下。

後來諸葛亮被惹煩了,索性在祁山附近直接修築了一座軍事營寨,大軍全部屯居於此:你司馬懿不是挺能追的嗎?我現在不跑了,就在這裡住下了,你有種就來啊!

司馬懿不甘示弱,立馬命人在蜀軍對面的山上也修築了一座營寨,和諸葛亮王八看綠豆,大眼瞪小眼。

這一瞪一看就是一個月。

魏軍將領賈栩、魏平終於忍不住開始罵街了:

“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你司馬懿見到諸葛亮,就像是病貓見到了老虎一樣,現在天下人都在恥笑你了!

魏軍將領開始不斷的冷嘲熱諷,不停的請戰。

司馬懿也被徹底激怒:“罵街的全部給我站出來!”

張郃等全體魏軍將領一下子全部站了出來!

司馬懿一下子傻眼:眾怒難犯,專欲難成。

他趕緊緩和了一下語氣,委婉地說道:“諸位求戰心切,本都督也是能理解的,大家都是為了國家著想,希望能早點把諸葛亮趕走!我也很想作戰,但苦於天氣太冷,身體有些不適應,總不能讓我帶著病打仗吧!這樣,等天氣熱乎了,我便立即帶領你們前去與諸葛亮決一死戰,讓大夥建功立業!”

“懿病之,眾將領悻悻而退。”

轉眼到了五月份,魏軍將領們再次集體請戰:如今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可以開戰了吧!

司馬懿扯了扯嗓子:“行,既然你們這麼想打仗,那我就給你們這個機會!”

打吧!

魏將集體歡呼。

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公元231年農曆五月,魏明帝曹睿太和五年,蜀漢後主劉禪建興九年,司馬懿和諸葛亮在正面戰場上展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交鋒,這也就是演義中的上方谷之戰,也是歷史上的滷城之戰。

司馬懿決定兵分兩路進行出擊。

其中以張頜為左路,由南面攻打蜀軍的營寨,不過這只是一個詭計,他的真實目的是以張頜為誘餌,吸引蜀軍主力的注意力。

另一路,則由司馬懿親自坐鎮,等張頜軍隊與蜀軍決戰時出其不意地從北面發動攻擊,直搗諸葛亮的中軍大營。

此外,司馬懿還親自挑選了兩個特別的先鋒——魏平、賈栩。

這兩個名字大家是不是很眼熟?

沒錯,他倆就是先前罵司馬懿是病貓的傢伙,司馬懿看他倆求戰慾望最強烈,於是特意親點他倆人為前鋒打頭陣!

在大軍出發前,司馬懿還特意握著他倆的手,對他倆表達了親切的問候:加油!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在眼前,可別讓大夥失望!

司馬懿的部署完畢。

接下來,該輪到諸葛出招了。

司馬懿的把戲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他也決定分兩路進行回擊。

第一路,派王平率本部人馬堅守南寨,拖住張頜的進攻;

第二路,諸葛亮親率主力部隊坐鎮中軍,防禦司馬懿的攻擊。

此外,諸葛亮也親自挑選了一個特別的先鋒——魏延。

從兵力上看,魏軍的人數要比蜀軍多得多;從兵種上看,魏軍多為騎兵,更適合打眼下這種野戰,而蜀軍則更多的是步兵,不具備機動優勢;從將領上看,蜀軍雖有魏延這個猛將,但魏軍也有張頜這位名將,可謂旗鼓相當;最後從統帥上看,司馬懿和諸葛亮的軍事水平也算是平分秋色、難分伯仲。

按理說,這場仗司馬懿怎麼也不會輸。

可無奈,指揮官的素質往往能決定戰鬥的最終走向。

諸葛亮這次算是做到知人善用了,王平忠勇善戰、能夠堅決貫徹上級的指示;當年街亭之戰他在蜀軍打了敗仗的情況下還敢用計嚇住張頜,現在給他一支精兵憑險固守就更沒問題。而魏延驍勇善戰,勇猛過人,衝鋒陷陣、斬將奪旗正為其所長,用其為野戰先鋒,正堪其任。

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決戰的時刻終於來到,戰場吹來陣陣號角。

空曠的原野上,蜀魏兩國的野戰部隊都站成一排排的,浩浩蕩蕩看不到首尾,他們象奔騰的大潮一樣狠狠地撞擊在一起,血肉橫飛,就象破碎的浪花,不過是紅色的。

戰場上,鼓聲、吼聲、呻吟聲、慘叫聲混合在一起,譜出一曲獨特的天籟之音。這種場面,適應能力稍弱的人,會常常在夢中反覆地看到、聽到,更會因為這種人類獨創的藝術而三月不知肉味。

人間地獄,誠如是也。

接下來的戰況就正如諸葛亮所料,魏軍第一名將張頜被王平給粘出了,損兵折將卻屢攻不克,雙方陷入了膠著狀態,一時間難以打破。

另一旁,驍勇善戰的魏延受到戰場氣氛的感染,越發興奮起來。他指揮部將們利用陣勢分割魏軍,用精銳部隊向敵人的弱點猛攻。

魏平和賈栩這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輩,又哪裡會是這位蜀漢第一名將的對手?

蜀軍的前鋒部隊在魏延的帶領下,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擊潰魏軍的前部,魏平和賈栩也很榮幸的成為了魏延的刀下之魂。

這一天的戰役就此結束,司馬懿退兵,魏軍大敗,光低級軍官被斬殺的都有好幾千人,蜀軍繳獲鎧甲五千多具,角弩三千一百張,至於罵司馬懿是病貓的魏平和賈栩兩個人,自此也消失在了人世間。

當天夜裡,司馬懿召開作戰會議,總結了當天作戰的經驗,他痛心疾首地說道:“我早就說過不該打,你們偏要打,現在打輸了,你們還有什麼話說!看你們以後還有誰敢笑話老夫!”

眾將領均沉默不語,不敢再多言。

自此以後,司馬懿便不再出戰。

三國版“生死時速”:諸葛亮真正的封神之戰,為何被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