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2》真实和真正的动物平等主义

多年以前看《阿凡达》,人类和纳美人因为资源掠夺、殖民以及生存等原因,在潘多拉星球上爆发了一场战争。在这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中,人类军队作为邪恶的殖民者一方,以政治正确的眼光来看,当然是影片的反面角色,然而我的朋友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怎么还是站在人类一边儿呢......”,其实我也差不多,尖耳朵、蓝皮肤的纳美人,影片中的正面角色,从始至终没能在感情上打动作为观众的我,尽管《阿凡达》的3D拍摄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在当时得到了顶礼膜拜般的推崇,但虚拟的纳美人依然显得那么不真实。

《猩球崛起2》真实和真正的动物平等主义

如果从“谁更像人类”的角度来说,《猩球崛起》里的猩猩们当然比纳美人更不象人,可是恺撒的种族却更多获得了我的情感认同。这或许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已经不仅仅是捕捉动作,而是开始更完美地捕捉表情以及表情下的感情,这使得外貌不太像人类的猩猩们在情感表现上反而更接近人类了。但同时我想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相比完全虚构的纳美人,猩猩这个族群才是人类更加熟悉也更加真实的地球同伴,在这个基础上,作为观众的我们才能对它们产生喜爱、愤怒、同情、感激以及无奈这些人类之间的感情。

论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以及为何不可避免

这个事实说明一个道理:真实,是一切人类情感建立的基础。而某些高大上的理论,如果不是以真实的感情为基础,终归只会流于政治正确的表象。没错,我说的就是动物保护主义,那种因为我喜爱家里的宠物狗狗就要反对一切杀狗行为的动物保护主义,别忘了,有虐狗取乐的人渣,也有无故发狂咬死婴儿的疯狗呢,所以,我喜欢舅舅家里的“毛毛”,讨厌随地拉屎拉尿的狗,对于整个狗的族群,我持中立态度。

《猩球崛起2》真实和真正的动物平等主义

这就说到第二层意思了,真实的意思就是不要美化,特别是不要过度美化,同时也不要丑化它们的对立面,比如人类。在《阿凡达》里,人类全体都是反派,唯一一个正面的人类主角最后还加入了纳美人,从此不再是一个人,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是我不喜欢的。但在《猩球崛起》中,人类有好人也有“坏人”,猩猩里也有好猩猩和“坏猩猩”,而“坏人”和“坏猩猩”的感情和行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谅解的,加里·奥德曼饰演的人类领袖全家死于“猩流感”因而他痛恨猩猩,猩猩科巴在第一集人类的实验室里备受伤害和摧残,它在第二集里对人类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难道不也是情感上的正常反应吗?尽管掺杂了权力欲望之类的私心杂念——这类杂念使得科巴倒更像个人类——两个“坏人”和“坏猩猩”某种程度上不就是人类常常推崇的“民族主义”的英雄吗?加里·奥德曼仿佛董存瑞炸碉堡似的牺牲不也还有几分悲壮吗?如此一来,人类不再是邪恶的魔鬼,而动物们同样不再是清白无辜,如此一来,才能产生真正的平等。

《猩球崛起2》真实和真正的动物平等主义

于是还有第三层意思,如果要说真正的平等,必定要等到实力的相对平衡,在接近末日的环境下,恺撒的种族强大了,人类的种族虚弱了,两个种族终于走到了可以一战的危险平衡,我在想,这种基于实力而不是单方面关怀的真正的平等,不知道又是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们所真心期盼的?

《猩球崛起2》的结尾同第一集一样,也是开放式的,因为科巴挑起的一场小规模战争,即将带来一场报复与反报复的人猿大战,好人马尔科姆和好猩猩恺撒拥抱以后各归阵营,战争可能是一触即发并且无可避免了,——但毕竟还没有爆发吧,是否预示着还存在着一丝别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极其微弱。这个结尾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终结者2》的结局,T-1000终于挂了,T-800也自毁,但人类的危机并没有消亡,一条漆黑的公路通向远方,黄线不断闪现,萨拉的独白,“未来很黑暗,人类还有希望,但一切要看人类自己”云云,我喜欢这个结局,这跟《猩球崛起》的结尾一样,一个小的危机解决掉了,但大危机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世界,希望与绝望并存,当然,也预示着续集的铺垫已经做好了......

我想,这也是一种真实,没有那么容易避免的战争,没有那么容易分出的胜负,没有一劳永逸的Happy end,也不是一团漆黑的Bad end。

最后说一句,第一集的恺撒幼年时萌萌哒,觉醒以后那种透骨的孤寂感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集里,小恺撒终于长成了一呼百诺的领袖,那种感觉就像是《射雕》里傻傻的郭靖变成了《神雕》里慷慨沉稳的郭大侠,感觉真是复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