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上週末,表哥來電諮詢買車的事情,一下子讓渾渾噩噩躺屍的我興奮起來。這不是為我司送錢來了?俗話說殺遠不如殺熟,我咂摸咂摸嘴巴子,決定好好安利安利這位從小一起玩著長大的老表。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家鄉的梅子都熟了吧?娃兒上學沒,老待在村裡不行,是得買個車帶他去見見世面了。

閒話開路,回切正題。先交代基本信息,老表是東莞華為的員工(非程序猿),家有一孩,家庭年收入15萬+。購車動機:孩子今秋將帶到身邊上學,為方便通勤和週末短途旅行購車。購車意向:小轎車,不考慮SUV;11萬~13萬預算;潛在購車對象:卡羅拉1.2T,雷凌,思域;要求品質好,省心好用,可以跑滴滴。

老表居然隻字不提日產,讓我甚感詫異。但不能過分焦慮,畢竟我是利益關聯者,不管關係多好,表哥心裡一定會認為我推薦日產是偏心的,這也許是他不動聲色的原因。哎,當初少年已不復,心機深沉江湖人。

深諳孫子兵法的我沒有直接推薦日產,決定順勢而為地分析友商車型的特點(哈哈哈,就是缺點)。作戰方針首先要打掉最讓表哥動心的卡羅拉,用大量比對參數和品質風險讓他陷入無從選擇的茫然,然後逐次拔除其他候選車型,最後順勢以資深人士的身份強勢推出我司當家花旦軒逸,並隨時準備否認任何質疑和指摘。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蒼蠅不叮沒有縫隙的雞蛋,友商的斷軸門,機油門,異響等等市場抱怨都是我們嚇退消費者的有力武器(生意場上不能心存仁慈,我們的友商一定還拿著塵封多年的軒逸燒機油在大做文章。)

我首先承認豐田一貫口碑極佳,但是並不擅長小排量渦輪增壓技術,目前主打的1.2T確實出現了多起抖動大,漏油,異響故障,市場上抱怨較多。我的說辭有效引起了表哥的憂慮,他開始諮詢其他車怎麼樣?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本田思域機油增多(表哥竟然聞所未聞,讓我大跌眼鏡)正在召回,對策尚未得到有效驗證,顯然不能冒險入手,況且你一個四平八穩的準中年人,買什麼思域呢。思域也被我成功地趕出了表哥的考慮範圍。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接著是雷凌,表哥主動表態,雷凌內飾看不上眼,不談也罷。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凌渡呢?原來,凌渡並非表哥所愛,只是小舅(五十多歲的地方檢察官)推薦的,理由是日系車皮薄,檔次低,不如凌渡有檔次有厚重感。這也好辦了,不是大眾死忠(前年一個好哥們也是來諮詢買車,我左分析右推薦,哥們最終還是選擇了速騰,理由只有一個:別人都說大眾牌子好,他平時見客戶需要有面子,好吧,我不是人),憑著吐槽大眾的穩重的家族化設計感,表哥也表示贊同凌渡不適合。

終於來到迷茫期,我開始普及如何全面地評價和選購一輛車的要素。空間(選軒逸啊),舒適性(選軒逸啊),油耗(選軒逸啊),靜音(選軒逸啊),故障率低(選軒逸啊),配置(……)。就在我自我感覺良好滔滔不絕的時候,表哥插話了,空間和油耗我都不是很在乎,家人個子小,出行頻次也不高,一般般都接受了,對靜音效果和座椅舒適性也沒有概念。倒是比較感興趣我提到的後排出風口和USB接口(表哥從小頑劣,成婚之後對家人非常疼惜,男人這種轉變並非個例,供其它適齡適婚女青年參考,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表示下次一定要注意一下有無配置。

一番較量之後,我還是沒有說服他,畢竟後排出風口+USB接口這種直觀的配置比他從未深入體驗過的靜音體驗,舒適體驗更能理解。最後表哥表示:同事們也買了卡羅拉的,還是買卡羅拉吧,2017款1.2T低配,落地價11.7萬。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圖來自網絡,不是表嫂

這次導購經歷,讓我感觸頗深。總結起來,

初次購車者的決策時間很短,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就決定下來,他們大多數不會去殫精竭慮地收集和比較各個車型的優缺點,他們自認為精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再多的信息只能造成混亂,於是不如以簡單的方式,比如諮詢親友同事、查閱汽車之家、4S店簡單體驗,然後就速戰速決,以儘快滿足自己想要一輛車的需求。必須抓住有限的時間窗口影響他的決策。

口碑和身邊人的意見很重要,甚至是影響消費者選擇消費最關鍵的一點。表哥完全不懂車,也沒有特別的喜好。說實在,最終決定買卡羅拉,比較大的影響因素還是,身邊同事有很多都買了卡羅拉,給他最近距離的觀感和體驗,讓他天然地親近卡羅拉,包括親近日系車(華南地區是日系車比較常見,而如果表哥生活在北方地區就很難輕易地放棄大眾,通用了)。因此,強者通吃,銷量差,普及率低的車很多時候根本無法進入消費者視野;爛大街的車隨時隨地都是活廣告。汽車的銷量和市佔率一定要持續上漲,才能更好地給消費者購車信心。

前有百年孤獨,後有百年偏見。皮薄代表質量差的偏見已經澄清了多少年,小舅仍然認為日系車皮薄質量差,相信也仍有眾多消費者將信將疑,甚至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放棄購買日系車。但是怎麼辦呢,顧客就是上帝,既然上帝是這樣的決策方式,我們只能去認真地聆聽他的需求,引導他選擇更貼近真實的需求,也許到消費者第二次購車,第三次購車之後才會真正改變偏見吧。個人以為,為了消費者的感受,增加板厚也未必不可。

顏值即正義。廣豐雷凌,和大眾的凌渡都由於內飾太低檔太老氣,被忽視了,根本進入不到試乘試駕的環節,性能指標再好也沒有用了。

諮詢完在日產上班的我,表哥卻購買了卡羅拉

雷凌內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