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地區的人間仙境


她有著悠久的歷史,建於南宋,已有八百年。全長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構成長廊式人行橋。每墩上建一個亭,墩之間的跨度部分稱為廊,因此,也叫廊亭橋。由 彩虹橋 登雲橋 文彭小西湖 生態保護神--石碣 舂米水礁作坊 鴛鴦樹 水鄉風情-漂游 等風景區組成的國家AAA級生態文化旅遊區,也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被眾多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她就是江西的彩虹橋。

彩虹橋的魅力,不僅在於橋體與青山、碧水、古村、驛道的完美結合,而且更重要的體現在建造的生命力:科學合理的選擇了建橋的地理位置--建在最寬的河面上;分解洪水衝擊力的半船形橋墩設計;根據洪水主流速橋墩之間的差異分佈;條石砌法的緊密牢固; 橋面設計理念的長遠、實用,易於後人維修,充分體現越簡單實用的工藝越容易傳承、延續的哲學思想。歷經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古樸、厚重、積澱感強。

彩虹橋與登雲橋 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連接,解讀了古徽州橋名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發達。人生的最佳境界,無論讀書、做官、行商……登青雲,踏上一道吉祥、美麗的彩虹,飛黃騰達,何等風光、瀟灑、光宗耀祖。兩橋橋名的巧妙組合,正是古人對子孫後代的祝願、祈盼。橋下的一池碧水, 因篆刻流派鼻祖文彭與何震泛舟於此,見這裡秀美風光,文彭欣然在臨水石壁上題刻"小西湖"而得名。


上千年的水碓作坊,依然演示著古人利用水能帶動水車舂米、磨粉。一道簡單不起眼的石碣(石壩),幾百年來保護彩虹橋周邊的生態環境,被譽為 " 生態保護神 "…… 彩虹橋的神靈為何物? 婺源人在古代建橋有個習俗,建橋墩時,在臨水的側面會鑲鉗進一頭鐵鑄的水牛,以鎮住洪水,保護橋墩。彩虹橋第三個橋墩,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著一頭鐵牛:牛頭伸出石縫,警惕地雙眼,注視著流經的每一次洪水。

據說,這八百多年的小水牛是有靈性的,見到、觸摸他,可保人健康、平安。站在橋上,往上游眺望,有五座連綿的山峰,形式筆架,稱為筆架山。山腳下是碧波盪漾的文彭小西湖,明嘉靖年間,吳派篆刻祖師文彭,應他的學生何震之邀,乘竹筏逆流而上,見這一帶碧波瀲灩,風光旖旎,蜿蜒的古驛道在千年的古林中延伸,旁邊的廟宇、村落、古橋、河道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文彭情不自禁地讚歎: "此乃小西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