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陈贤,1972年8月出生,安徽开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2016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她克服诸多困难,多次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足迹遍布西藏、内蒙古、新疆。她把法治精神带到边疆,把正义种子播在少数民族群众心中。

1972年,我出生在安徽一个贫困的小县城。因为家中人口较多,幼时的记忆,有的只是节衣缩食、饥饿和窘迫,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差点辍学。幸好,每当我面临“绝境”,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我渡过难关。那个时候我就想,以后如有能力,一定要回报社会。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2015年,陈贤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前留影。图片由陈贤提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在改善,法治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纠纷时,已经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公平与正义。

2002年3月30日,首次统一司法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也成为学习法律人士的梦想。经过努力,2009年,我也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于2011年成为一名律师。

在做律师的几年中,我发现,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了,法律需求大幅增加,但是法律资源、法律服务依然缺乏。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的想法,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2014年7月,我开始参加由司法部、团中央等发起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四年多来,我辗转西藏、内蒙古、新疆,到律师资源短缺的贫困县,为当地的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也见证了在祖国边疆,广大少数民族同胞们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的过程。

第一次法律援助,我选择了离家五千里之遥的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我至今记得我在申请书中写的一句话:“我愿发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有幸,我被录取了。

卡若区平均海拔3500多米,人口11万多,98%是藏族。藏区的天很蓝,风景很美,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卡若区比藏东其他县经济发达,开工建设项目最多,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的案件也多。但这里没有律师,法律服务资源很稀缺。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2015年,陈贤在西藏昌都卡若区昌庆街头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图片由陈贤提供

卡若区内群山连绵,下乡路一面是壁立万仞的悬崖,一面是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我与同事穿过凶险的下乡路,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将司法公平和正义植入到群众心中。从熬夜多天帮助藏族农民工扎西曲珍收集证据,拿回近17万元的工伤赔偿,再到免费为起初不信任我的藏族农民次里巨丁打赢官司,在西藏的一年,我共办结案件58起,为当事人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在西藏,我要忍耐高寒、缺氧、强烈的紫外线,承受孤独、思念……但我在那里的每一天都感到充实和快乐。我们带着党和政府的嘱托告诉藏族同胞,遇到问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听说,在我们离开后,如今的昌都市已经增加了三个律师事务所。

一年的西藏法援工作结束后,2015年7月,组织上把我派往内蒙古,我的丈夫曹旭也加入到了援助律师的行列。我们同在内蒙古,但被分配的地方有着300公里的距离,并不能经常见面。2016年7月,我们再次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进行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2015年,陈贤(左二)在内蒙古当事人家中现场开庭。图片由陈贤提供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2015年,陈贤在内蒙古下乡开展普法宣传。图片由陈贤提供

一次普法胜办100个案件。普法的意义不只是传播法律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普法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为了方便普法,安徽援疆指挥部在距离头屯河区一千公里以外的和田为我设立了“陈贤律师工作室”,我就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普法。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12月那次,我冒着大雪去了乔达乡、固玛镇等四个乡镇农村,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为当地群众讲解基础法律知识。维吾尔族同胞们踊跃发问,学习热情高涨,现场气氛活跃。四场普法活动共有1500多名群众参加,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让我至今难忘。

在边疆进行法律援助,每个案件除了尽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外,还要考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能调解的,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去调解,把矛盾化解掉,为边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陈贤和丈夫曹旭一起被评为“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图片由陈贤提供

身边很多人问我,你们有着可观的收入,为何要放弃安逸的日子不过,到边疆援助过清苦日子,图什么?我也曾问自己,图什么?

这四年多来,我深入祖国的西南西北边疆,忘不了在零下二十度的极寒天气里,到乡下开展露天法制宣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都冻麻木了;忘不了顶着刺骨的寒风,骑着自行车赶去法院开庭,再冒着大雪,艰难地推着自行车赶回住处;忘不了在沙尘暴的天气里,去搜集证据材料,满嘴都是灰沙;忘不了走村串户,一讲就是一天,连水也顾不上喝……但我更忘不了,藏族大姐因我们的努力,让判缓刑的儿子重返校园,她献给我的洁白哈达;更忘不了,饱受家暴折磨的大姐,因我们的努力,重新焕发光彩的幸福笑容;更忘不了几十位农民工兄弟,因我们的努力,拿到了一百多万元的血汗钱…………尤其令我欣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越来越有保障,我们这些“援疆人”也越来越有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2018年12月,陈贤工作的头屯河区下了一场大雪。图片由陈贤提供

写这篇《心声》文章的时候,我在头屯河区的办公室里,刚看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视频直播。望着外面美丽的雪景,回看改革开放这40年,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平原到山区,虽充满坎坷,但硕果累累。我很幸运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和我的“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同行们,用我们的方式爱着脚下这方土地。当法治观念逐步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内心,当边疆父老乡亲们看到法治的力量,得到法治的实惠,树立法治的信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想到我也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出了一份力,真是又自豪、又开心!

我们坚信,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洒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照亮法治中国前行之路!

法律援助志愿者陈贤:让法治阳光洒遍祖国边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