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後悔的考研最後7天提分法則!

考研有兩大重點:堅持和自信。

此時的複習,對某些實在想不通的知識點可以放放了,老是去攻關這種難點容易打擊自信心,不如用這些時間去掌握基礎知識,畢竟這才是考試的大頭。

你每天的學習不是單純為了安慰自己,也不是為了當別人眼中的“學霸”,而是低調的查漏補缺,務求會做的題目考試時一定不做錯,不會做的題目積累技巧和經驗,尋求其他方法,比如數學中的特殊值法,比如反證法,比如根據自己揣摩的命題人思路連蒙帶猜法,原則只有一個,能確保自己做題正確率和速度的方法均是好的方法。

因此時刻提醒自己:

這個題我會做,我的第一直覺的方法是否是值得快速採納的?

這個題目我不會做,那麼跟最近幾年的考試方向是否一致呢?我要死磕到把它磕出來才行。即便再給你3個月,你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上考場仍然有不會的;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讓自己保持好的做題感覺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能夠調整自己到最佳的狀態。

理解真題中命題人的思維

最近10-18年的真題價值遠不止你知道答案那麼簡單,而是應該根據最近幾年的命題思維進行仔細體會,去尋找每年命題規律的變化,找到命題人所認為的正確的思維形式對於衝刺複習至為關鍵,這點火候就是決定衝刺誰能考出更好成績的關鍵一步。

真題,這個是重中之重,接下來說說如何有效的利用真題。

複習真題中的錯題

複習進行到此刻,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做過真題,有的甚至還做了好多遍。那麼,此刻回顧真題的一個捷徑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複習真題中的錯題。為什麼?因為錯題代表著難點和你的薄弱點,第一次做錯了,第二次遇到做錯的機會依然存在。把真題中的錯題集中起來,弄清楚出錯的原因是什麼,是自己知識掌握得不牢?還是對題型和真題的出題套路不熟悉?然後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進。經過這一番針對性的糾錯,既能查缺補漏,又能訓練做題感覺,能夠使你直接在考場上受益。

系統回顧,整理考點分佈圖

除了整理錯題之外,還要學會整體地、系統地回顧真題。之前我們做真題往往是一套一套地做,甚至一部分一部分地做,可能很少系統地、整體地加以分析。在最後的衝刺階段,這種整理就尤為必要。例如,考研政治包含的幾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單獨拎出來,結合真題尋找對應考點,制定出該部分在歷年考試中的考點分佈圖。那麼,哪些是年年必考的核心知識點,哪些相對次要,哪些壓根沒考過,就一目瞭然了。這種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鞏固記憶,更何況有利於我們把握知識結構,對於衝刺複習極為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