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文/伫倚危楼看古史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相信许多人对二战并不陌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二战期间的德国。德国在二战期间,使用的基本都是三十年代研究出的机型。在当时新研究出并大量使用的机型只有FW190,其他的都是没有成功开发出来的。那么德国在技术研发和其它地方上存在哪些问题呢?其实以德国的本钱来看,能做成这个样子已经相当不错了。就像牛牛也是一样喷火从开始打到结束,在苏联战争中使用的也大多数是战前型号进行改造的新型战斗机。对于英国来说,是由于战前空气动力学积累不足,其喷火的设计也有一些缺陷。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在这期间的德国“猫头鹰”战斗机也是有其用处的,还有me262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最少是大量参战的唯一的战斗机。对于战斗机He219来说,其性能还是不错的,但数量却少,总共生产了不到300架;另一种Hs129数量不到1000架,数量还算可以,但其作用却不是很大;Ta152可以看做是Fw190的改造型;Me-410和Ju-188实际上分别是Me-210和Ju-88的升级版,即使研究成功但数量不够,这也是没用的。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说起来,HS-129也可以算是战前研发了,但是由于“不能使用主力战机的引擎配额”的指令,在得到法国的引擎之前由于没有合适的发动机,于是生产就延后了。Me410战斗机德空自己都不要,在1944年停止了它的生产,比它所要取代的还早了停止生产了半年。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德国二战时期,还研究出了直升飞机和飞翼结构的战斗机,但是最后却没有进行大量生产。让美国空军对XB-35/49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展现出的低雷达可探测性。和同期的B-36相比,航程相差很多,这个不确定的特性很大影响了投弹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最为重要的是,早期的核武器根本没办法容纳其中,于是因为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最后放弃了。德国霍顿HO-229 V3飞翼战斗机被俘获,主体在美国卸载。现存的德国霍顿HO-229正在修复中。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43年262试飞成功,但是德国没有上新设备,不过要是上了262或许德国失败的更早。由于没有压力,所以德国的研发都在规规矩矩进行。43年严密设防的大城市整个都被英军从空中铲平,如果当时日本人也受到这样的空袭,那绝对等不到44年就得结束了。其中觉一个大的原因是因为发动机不行。导致新机型的性能达不到预定值既然这样,不如去改进旧机型,产量至少能保证,没有质量也得有数量。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对于研发新的东西就本就是个高风险的事情,就算在和平时期,研发一项技术也得用十来年,更不用说是在那样的战争时期了,本省也就是一场赌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战争前就研发好的设备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加大生产,在数量上提升上去。参加战争的国家大多数都是用战前就准备研发好的战斗机或是使用战前就开始设计的机型进行战斗,这样能够在战争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对飞机是这样,那发动机就更应该是这样了, 如果等到战争开始了才研发全新的发动机,造成的结果就是战争前还没完成或是因为赶时间导致不严密,其实这也不仅仅适用于德国,其他也是这样的。德国人就是没有注重这一点,于是及时在二战期间作出了许多酷炫的战机,但却没有拿到制空权。

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战争前的规划是很重要的,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尤其是对于没有本钱走弯路的国家,更应该有计划的发展。二战时德国搞了那么多战斗机,却为何拿不到制空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