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嫦娥五号提上日程!空间站即将建成

1月14日下午3时,国新办就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国平,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有关情况。以下为主要内容:

2020嫦娥五号提上日程,明确2030年发展设想

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此次任务实现了多个方面的创新: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器和月球轨道微卫星的甚低频科学探测,运载火箭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和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进行超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技术试验,首次在月面开展生物科普展示,首次开展国际合作载荷搭载和联合探测。

据悉,探月工程到2020年前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将于今年年底左右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前后实施。中国政府基本明确了2030年发展设想,我刚才介绍了,中国还有嫦娥五号、六号、七号、八号任务。

中国的空间站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

目前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机制下,成立了专门的航天合作组委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双方将讨论形成有合作意向的项目纳入到航天合作大纲。最近执行的大纲是2018-2022年航天合作大纲。目前包含的项目比较多的涉及到月球与深空探测、对地观测、卫星通信以及空间碎片等多方面的空间合作工作。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的空间站。

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四号任务的论证过程当中,高度重视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2015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向国际社会征集搭载载荷,经过遴选以后,我们最终确定德国、荷兰、瑞典和沙特四国的载荷,分别搭载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中继卫星和龙江二号上。后续中国将与这些载荷的研制单位一起组建国际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展对这些载荷所获取数据的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国家航天局意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到现在为止,中国国家航天局已与3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协定和协议,加入了18个与航天相关的国际组织。近年来,中国国际航天合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后续航天活动里,中国将积极践行2018年联合国UNISPACE+50高级别会议做出的“在和平利用外空领域加强国际合作,以实现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决议。

中国国家航天局欢迎各国同行参与到中国后续的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包括联合研制、载荷搭载、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即将启动的在月球南极着陆任务,我们将向国际社会在轨道器和着陆器上分别提供十公斤的载荷搭载机会。中国国家航天局还愿意与同行开展在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空间科学卫星方面的合作,更好地服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