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2018年應該是關於盜墓題材電影最多的一年了吧,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黃渤,楊穎和陳坤的版本。很接近原著。我是很喜歡看《鬼吹燈》大概看了有五六遍了吧。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電影和小說不一樣的就是關於那朵花的描寫,在小說了是一朵來自西域的屍香魔芋,電影裡的花叫做彼岸花。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屍香魔芋沒什麼特殊的寓意。而自古以來彼岸花就有這特殊的含義。 每種花都有花語,彼岸花當然也不例外。不過略有不同,表現的更多地是淒涼。中國的花語是:惡魔的溫柔。日本的是:悲傷的回憶。朝鮮的是:相互的思念。 那麼到底為什麼這種花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不管是在什麼樣的文化背景下都被貼上吧悲傷的標籤呢?不如先從傳說開始說起。 佛教認為,人赴黃泉必經忘川河,因為他們認為下地獄的人有萬惡之人,普通人和善良的人。所以作惡太多的人會被妖魔在三途河糾纏三百年而不得過。所謂三途就是,慢速,普通和急速。走過忘川河就來到了奈何橋,奈何橋有一望鄉臺,孟婆就在這接待來往的孤魂,喝了一碗湯,回頭再望最後一眼來了,忘卻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然後就進入了彼岸的世界,前世的種種便在也和你沒關係了。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據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個傳說也很久了,大概是明朝左右。)有兩個妖精,一個是紅花妖曼珠,一個是白葉妖沙華。天庭命他們各自守在自己的底盤,不得互相來往。兩片花園相隔很遠,但是可以遙遙相望。就這樣相安無事了很多年很多年。偶爾兩個人相互的駐足注視他的身影,有時候也會揮揮手。可誰也沒有下一步的打算。 終於在某一天兩個人在也耐不住了寂寞,沙華離開了自己的花園奔向了曼珠;兩個人見了面,一個貌美如花,一個風姿儒雅,就動了真情。

這和牛郎織女的故事差不多,沒過多久就被天庭發現了兩個人的關係。玉帝震怒,便把他們合二為一變成了一種奇花,花開不見葉,葉落才開花。任憑一年又一年的輪迴,春夏秋冬的更替,花和葉永遠不會再相見。 忽然有一天,佛祖去極樂世界的路上見到了此花的特別,便摘了一朵拿到近前觀看,只是一眼便看出來此花的來歷,佛祖大笑三聲說到:爾輪迴如此之久不得見,仍能堅持,也算難能可貴,既然天咒不可違背,我還是把你們帶去彼岸廝守吧!也許佛祖一生就失手一次吧,卻留下了千古遺憾。因為經過忘川河佛祖寬衣休息的時候,河水溼了佛祖的衣袖,沒曾想哪裡存放在這朵苦情花!等過了忘川河佛祖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血紅的花變成了潔白的顏色!而忘川河卻變成了猩紅。佛祖只能把那白花撒向彼岸!從此有了曼陀羅華。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又過了很久,地藏菩薩巡視忘川河的時候,發現河水變成了猩紅,便捧起水仔細觀看,紅色的河水到了地藏菩薩的手裡變成了一顆種子,種子落地就發了芽,長出一片血紅色的花。地藏王頃刻就明白其中的來由說道:我不能違背佛祖之意,帶你去那彼岸,更不忍心打你去地獄,那就只好讓你留在忘川河邊接引黃泉路上無惡之人吧!讓他們記住你這最後的顏色。既然岸邊已經有了曼陀羅華,那你就叫曼珠沙華好了。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從此,忘川河邊就有了火紅火紅的曼珠沙華,血紅色的花照亮了無數黃泉路上的人,從此地獄也不在是一片黑暗,不在那麼冰冷。 故事到這就結束了。那麼我們回到開始的時候那個問題,為什麼電影題材要借用彼岸花呢!我覺得這其實也在回答為什麼人們會編一段這樣悽美的傳說來去代表這種花! 我想大概因為這種花的習性造成的吧。這種花喜陰冷潮溼,野生的大多數長在山間的小路邊。在民間,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墳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開花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 那麼結合一下她的習性,加上當時的場景,簡單的描繪一下。墳地多數都在山裡對吧,上墳的小路旁開滿這種火紅的花,而上墳人的心情正在極度的思念故去之人,人一邊痛苦的思念,紅色美麗的花又給人無限的溫柔。等你走累了蹲到花的旁邊,就會看到這花也同樣的淒涼,花開不見葉,葉落才開會,花葉兩相錯。在回想到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故人早已輪迴,緣分也隨風飄散。 在看那火紅花的花瓣,就像兩隻手在向上天求饒,也許就為了一世的因緣吧。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有一點一定要注意,曼陀羅花不是曼陀羅華,兩種花是有本質的區別。白色的彼岸花叫曼陀羅華,紅色的叫曼珠沙華。而在民間很多的地方,彼岸花的名字是讓人很崩潰的叫法,他們竟然叫石蒜草!剛讀到這個資料的時候真的是被狠狠的雷到了! 最後這張是曼陀羅花有毒的!!!重要的事說三遍這花有毒!有毒!有毒!!!

為什麼很多電影都會提到“彼岸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