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春運將至,正當我們這些奔波在祖國各處的工作人員要搶火車票回家的時候。認證微博"@首都網警"卻抖出一個驚人的消息。有人在互聯網上販賣470萬條疑似12306鐵路訂票網站的用戶數據,這其中包含60餘萬條用戶註冊信息和410萬條鐵路乘客信息。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聞訊後,北京警方迅速行動,於29日將涉案人員陳某抓獲。據陳某交代,這60餘萬條用戶註冊信息是他以前在網上非法購買和通過對12306官方網站的技術入侵獲取。剩下的410餘萬條鐵路乘客信息,是其利用上述用戶註冊信息,通過第三方網絡訂票平臺非法獲得。數據詳細包括到用戶ID、手機號、密碼,姓名、身份證、郵箱、驗證問題及答案都有,還包括每個賬戶中添加的聯繫人信息,姓名及身份證號。而包含上百萬上述信息的個人數據在網上交易價格僅20美元,還不到140元人民幣。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不禁讓人汗顏,400餘萬條數據,140元。在全民互聯網時代,保密信息竟如此廉價易得,我們每個人還有秘密嗎?我們不禁要問,連鐵總的系統都可以被入侵,被洩露。那這世上還有什麼信息是洩露不了的。其實在現實世界中,信息的洩露,超乎我們每個人的想象。或許此時你的某個信息正在網絡的某個角落被打包出售。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比如我們總會收到一些騷擾電話,"您是某某某?需要xx嗎?"我們當時會一驚,這些騷擾電話怎麼會準確報出我們的名字。但其實你不知道,好多騷擾電話背後的數據清單上,不僅有你的名字,連你的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職業信息等等都一應俱全。只是人家打電話沒跟你說而已。前段時間震驚全國的電信詐騙就是一例,如果犯罪分子不知道詳細的信息,那就算他們再怎麼巧舌如簧,恐怕也不能如此八面玲瓏。但如此嚴重的洩露,卻查無可查,因為洩露的渠道五花八門,銀行,酒店,三方網站等等,也就是說只要你用過個人信息的地方,都可能會洩露。但有人會不會覺得這些危害不大,那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幾個月前,北京在強制做移動號碼的實名制登記。可好多人拿著身份證去營業廳登記,一查,卻發現自己名下在使用的手機號竟然有五六個,號碼歸屬地分佈全國。好多歸屬地地名他連聽都沒聽過。有的人找移動工作人員理論。工作人員回應說,您的身份證有沒有丟過呢?如果沒有丟過,那您有沒有去過外地,住過賓館酒店之類啊?這些都有可能洩露身份信息。反正總而言之一句話,他們移動公司對這些事情沒有任何責任。而你要註銷這些號碼卻沒那麼簡單,需要經過號碼歸屬地的反覆核查,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當時聽到這些信息,我們準備做一篇專題報道。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沒做成。但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有時間不妨也去營業廳查查。因為就算是小編我,也不幸"中雷",我個人身份證名下在使用的手機號有四個,兩個在陝西,兩個在內蒙古。而內蒙古我根本就沒去過。

人類跨入21世紀,科技的迅猛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互聯網,大數據已經和每一個人如影隨形。手機,微信,淘寶等也幾乎成了每一個人的必須。但正是這一環又一環的東西,使我們每一個都成了透明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大數據面前"裸體"。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有一件小編不該說的事情。前段時間北京抓嫖,"小姐"被帶走後,她兩個月以內所接待過的"嫖客"幾乎無一倖免,全被處罰。原因是因為這些"嫖客"都太先進,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嫖資"。而更有甚者,有人跟小姐混的熟絡,加的還有微信好友,有聊天記錄。所以不要以為嫖完,提上褲子走了就沒事了。這些東西在辦案機關那裡,根本就是一張透明紙。當然公安機關用技術手段破案,無可厚非。但科技如此不禁是使人膽寒。因為換一個角度講,我們的手機都有定位系統,互聯網都有賬號。我們曾經去過哪?在微信或網上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都被無一例外的被記錄了下來,存入了大數據系統。你自認為很多保密的事情,在別人那裡就是可以被隨意複製粘貼,打包出售的數字代碼。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我想起西遊記中有個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跑到"如來"面前。如來微微一笑說:"不用說了,我已經都知道了。"而今天,那個冰冷沒有感情的硬盤和芯片就成了"如來佛"。或許將來的某一天私家偵探也要失業了,因為他們起早貪黑才能提供的服務,電腦黑客用幾塊錢就能辦到。

我們都是凡人,"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中國有句古話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上盡力維護自我的形象。可如果有一天這些被寄存在冰冷硬盤中的大數據洩露,在網上公開叫賣,那將有多少人的人設崩塌。這些數據應該有很多人會買吧,因為它滿足了很多人的窺私慾。但就算是買它的人,私處也將會被看個底朝天,又將情何以堪。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你說過什麼抱怨媳婦的話,吐槽過多少公司的老闆,和某某某有過短暫的曖昧關係,有過什麼不願讓人知道的往事……如果被拿到光天化日下曬一曬。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再無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失去了這個屬於人的基本需求,那我們何以為人?而現在的事實卻是,就算還沒有洩露,但也已被記錄。

記得小時候受到教育,講父母不應該偷看孩子的日記,因為每個人的隱私都應該得到尊重。可如今這些連你最親近的人都不能看的東西,卻被刻印在了你完全不知道的某個硬盤芯片裡,日記本還可以銷燬,流言經過時間可以磨滅。可這些大數據一旦被記錄,就能無限備份,被有能力的人隨意提取閱讀。就可能將來的某一天被入侵,被洩露,拿到網上廉價兜售。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個人的隱私如何被保證?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互聯網時代,你我再無隱私?

如果你喜歡小編的內容,請關注,小編會持續推送有價值有意思的內容推送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