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在解放軍伙食的歷史上,炒麵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把炒麵一把雪”,是當年中國士兵戰場上克服物質短缺、頑強作戰的 寫照。那麼炒麵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一些朋友千萬不要以為炒麵是今天咱們吃的油油的、辣辣的,放了一堆調味品,香味撲鼻的炒麵條。能產生這種誤會,其實也體現了咱們今天的生活已經大為改善了。當年志願軍的炒麵,其實是“炒麵粉”,

不是成型如同方便麵一樣的餅狀,而是粉狀。


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前線吃飯的中國軍人

中國軍隊的這種食物以小麥粉為主,混入其他的粗糧粉。因為需要大批量製造,在加上當年的工藝限制,顯然這些麵粉不可能如今天這般纖細,而是十分粗糙的。其中唯一的調味料是鹽,加入鹽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什麼改善口味,而是為了補充士兵最起碼的鹽份。這樣的食物,營養接近於零,起到的作用只是果腹和維持起碼的生存熱量、能量。攜帶它的裝具是長條的乾糧袋。50年代初,炒麵被確定為我軍的第一代制式口糧。也可以認為這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代的自產單兵口糧。


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乾糧袋可以攜帶大量炒麵

當年的炒麵如果放到今天,恐怕許多人都會被它無比粗糙、乾澀的口感和糟糕的味道打敗,甚至覺得無法下嚥,當對於當時在戰場上作戰的中國士兵而言,隨身攜帶的炒麵卻是寶貝,是救命糧,特別是在後方補給難以送到的情況下。


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頑強戰鬥的中國軍人

那麼為何當年會選擇炒麵作為我們的第一代制式單兵口糧呢?這其實也是當時緊迫情況的一種選擇。在40年代,我軍其實缺乏單兵野戰口糧,但因為國內戰場上補給比較方面,問題並不突出。


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當時戰場的後勤條件很艱苦

但在50年代初的戰場上,前方部隊陷入激戰,經常穿插到敵人縱深,後方補給線卻被敵人優勢的航空兵狂轟濫炸,補給問題凸顯。士兵迫切需要一種方便攜帶、隨時可吃的單兵口糧。之前攜帶的米飯、土豆,因為敵機的封鎖,甚至連生火做飯都很危險,並不適用。而炒麵,方便攜帶,方便製造,可以幹吃或是混著水變成糊糊吃,滿足了這些需要。而至於更為完善的各種罐頭,當時我軍因為條件的限制沒有裝備和研製,只能先用炒麵救急。


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美軍的罐頭

這種食物因為乾熱,缺乏營養,長期食用嘴巴會長泡,十分難受,甚至還會帶來身體的一些病症——這樣的情況令人感到心酸。但在當時,只能追求先吃飽再說。我們英雄的士兵們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與敵人作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另一方面,在當時的戰場上,繳獲的門類齊全的敵軍野戰口糧和性能實用多用的野戰炊事車仍然給予我方巨大震撼,也拉開了我軍研究野戰伙食的序幕。


我軍第一代制式口糧是“炒麵” 志願軍吃著它打敗美軍


如今解放軍的野戰伙食取得了長足進步

如今,解放軍的平時飲食和單兵口糧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官兵們無論是在平時還是野戰訓練、執行任務,都能得到營養足夠的多種食物,既能吃飽,更能吃好。在武器裝備現代化的今天,軍隊伙食同樣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炒麵早已退出了軍隊的食譜,但中國軍人頑強戰鬥,奮勇拼搏,不畏強敵的精神卻被永遠銘刻,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