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5家新股演義

面對剛過去的2018年,投資者們感觸良多,A股進入磨底之旅,打新的風險也日益增加。

在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對2018年新上市公司進行了梳理,它們表現如何?

1

新股數量銳減

就IPO審核而言,2018年A股呈現出上會量大、過會率低的狀況,IPO堰塞湖現象基本消解。

Wind顯示,2018年A股新增105家上市公司,去年同期該數目為438家,數量可謂“腰斬後再腰斬”,降幅高達76.03%。

2018年,105家新股演义

從每月上市新股數量上看,除了6月、9月和11月,整體呈緩慢下跌態勢,全年發行新股最多的是1月份,共有15只新股上市,最少的是10月和12月,均只有5只。

通常來說,發行新股對股市具有一定“虹吸效應”,控制發行節奏對穩定股市有積極意義,從這個角度上看,2018年的發行數量體現了監管層的良苦用心。

2

發行價懸殊

因為“打新”限制中籤者的可認購股數,所以,在數量恆定的基礎上,股價越貴,投資者打新的建倉成本越高。

2018年上市的105只新股中,最貴的當屬養元飲品,發行價為78.73元,股價逼近80元大關,而發行價最低的是天風證券,股價僅為1.79元,在許多地方,不夠坐一趟公交車的錢,兩者相差42.98倍。

2017年,最貴新股和最便宜新股———億聯網絡與嘉澤新能的發行價之比達到88.67∶1.26,相差69.37倍

2018年,新股的平均發行價為17.75元,較2017年的平均發行價14.45元,上漲了22.84%。

3

最肥新股

除了發行價,開板前連續漲幅也會決定投資者打新的最終收益。

2018年,新股開板前平均一字板(不包括首日漲停)數量為7個,較2017年的平均8個略有下降。

在一字板數量上拔得頭籌的是彩訊股份,共實現16個一字板,藥明康德和天地數碼以一數之差並列亞軍,實現10個以上(含10個)一字板的新股共有24家,佔比為22.86%,超過兩成。

因為彩訊股份的發行價僅為藥明康德的33.19%,因此,藥明康德摘得2018年“最賺錢新股”的桂冠。

而在榜單尾部,

2018年共有5只新股上市次日即打開漲停,投資者可謂“白忙一場”,它們分別是養元飲品、華寶股份、上機數控、今創集團、長沙銀行,開板前,一字板數量不足5個的新股共有37只,佔比35.24%。

相較之下,2017年的新股———至純科技實現了更瘋狂的漲停,開板前共走出25個一字板,一字板數量前4名的新股均有19個以上漲停(不包括首日)。此外,前4名的發行價均低於4.1元,可謂是“白菜價”。2017年,上市次日即打開漲停板的新股僅有2家,分別是上海環境和招商公路。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新股開板前個股和一字板平均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新股的盲目熱炒有所降溫,是市場迴歸理性的表現。

4

破發新股13只

千金難買早知道,在開板前抽身而去更多是一種理想狀態。那麼,新股在2018年整年的股價表現如何?

截至2018年12月31日,

105只新股的收盤價較發行價的平均漲幅為90.01%,比2017年上市的一批新股在2018年12月31日收盤時的平均漲幅68.2%明顯要高(2018年12月上市的新股僅1只未開板,其漲幅為44%,對整體統計影響有限,不予排除)。

105只新股中,漲幅在100%以上的有39只,佔比為37.14%金力永磁憑藉302.78%的漲幅一舉奪魁,漲幅超過250%的還有:七一二,(漲291.43%)、綠色動力(漲278.42%)、長城軍工(漲262.16%)、銳科激光(漲261.06%)。

2018年,跌破發行價的新股數量為13只,分別是明陽電路、江蘇租賃、科華控股、華夏航空、華西證券、科順股份、御家匯、工業富聯、嘉友國際、華寶股份、地素時尚、養元飲品、今創集團。其中,今創集團51.7%和養元飲品47.19%的跌幅較為引人矚目。

5

平均市盈率

股價體現了市場的估值,2018年新股的估值情況如何?

記者發現,2018年上市的新股仍然維持了較高的市盈率,平均市盈率為35.07倍,高於新股發行市盈率的默認上限23倍。而2017年有四家新上市的公司出現了虧損,剔除虧損企業,新股的平均市盈率為41.11倍。(記者選取TTM口徑下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的市盈率進行統計)

105只新股中,市盈率在50倍以上的有17只,佔比16.19%,市盈率最高的當屬天風證券,市盈率高達82.63倍,前五名另有長城軍工、天地數碼、南京證券、泰永長征上榜。

而新股市盈率在10倍以下的僅有4只,分別是美凱龍(7.26倍)、鄭州銀行(6.88倍)、長沙銀行(6.82倍)、成都銀行(6.47倍)。

巧合的是,同屬金融業,從上述市盈率來看,券商似乎比銀行更受市場待見。

2017年新上市公司估值更為懸殊,迪生力和萬馬科技以922.56倍、719.21倍的市盈率排在前列,市盈率遠高於2018年新股。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市盈率上看,2018年的新股估值更合理,市場表現更理性。

6

醫藥製造業新股驟減

105只新股有16只來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佔比最高,達到15.23%。專用設備製造業共有8只新股上市,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汽車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則有7只新股上市。

2017年新上市的公司則與此不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仍然最多,數量達到60家,佔比為13.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汽車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同樣“興旺”,但是與2018年不同,2017年醫藥製造業擁有31家新上市的公司,2018年該行業新上市的公司僅有4家,相差巨大。

不難發現,無論是計算機通信製造業,還是相對傳統的化工電子設備製造業,製造業仍然是現階段A股新上市公司的主力軍。

2018年,105家新股演义
2018年,105家新股演义

[email protected]

2018年,105家新股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