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平平無奇的將軍,真實歷史卻是文武雙全的蜀國大將

《三國演義》中平平無奇的將軍,真實歷史卻是文武雙全的蜀國大將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部小說的主線都是圍繞著蜀國來展開的,因為在羅貫中的筆下,蜀國才是正統,所以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人們受到羅貫中文筆的影響,或多或少的偏向於蜀國。特別是當人們看這部小說看到蜀國後期的乏力時,這個蜀國的小人物就開始背鍋了。

為啥?就因為羅貫中寫了一句“時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王含、蔣斌為左軍,蔣舒、傅僉為右軍,胡濟為合後,維與夏侯霸總中軍,共起蜀兵二十萬,拜辭後主。”之後,我們時常會感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廖化真的那麼能力一般?

我們先來說說他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的形象,一個黃巾流寇,好吧,暫且不知道羅貫中是在哪部野史看到的,或者是為了創作的需要,反正在羅貫中的筆下,廖化有多平凡就有多平凡,剛開始想帶有(一)批黃巾流寇投靠關羽,被拒,然後就一直被雪藏到帶軍投靠劉備露了臉,接著被繼續雪藏,期間突然就成為了北伐先鋒,到後面見證了蜀漢的滅亡,看完整部三國演義我們就看到廖化的一個優點,活得久,至於他的能力,羅貫中根本就沒提到,廖化在羅貫中的筆下就是打醬油的存在,就是一段蜀漢這一段歷史的旁觀者。

《三國演義》中平平無奇的將軍,真實歷史卻是文武雙全的蜀國大將

現在我們換成陳壽的《三國志》來看廖化,陳壽是這麼記載廖化的: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先主薨,為丞相參軍,後為督廣武,稍遷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以果烈稱。官位與張翼齊,而在宗預之右。

首先,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廖化居然有自己的傳記,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但是足以證明廖化在蜀漢的地位。在當時人才濟濟的時代,能在史官的筆下有自己的傳記的是真的不多,甚至流傳至今,可見一斑。

我們可以看到有這麼一段描寫“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就是說廖化之前是關羽的主簿,後面兵敗被吳國抓住了之後,詐死又帶著老母親逃回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平平無奇的將軍,真實歷史卻是文武雙全的蜀國大將

這個信息量很大,古人云: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主簿是文官,廖化能做主簿,證明廖化是一名知識分子,而且他被吳國抓住後,詐死,帶著自己的老母親跑回蜀國更展現他的智,他的忠孝。很有意思的就是廖化在吳國有三段小插曲,一是野史記載過孫權曾任命廖化為吳地的太守,二是黃酒這種東西是廖化為了逃離吳國時造出來的,三是據說解放前杭州有座九刀廟,建立的年代不知有多久,裡面供奉的九位將軍裡就有廖化。

而且當廖化歸國後,劉備大喜,立馬在即將開打的夷陵之戰中任命廖化為別督與陸遜對抗,更加體現君主對廖化的能力的認可,如果是一個平凡人物,君主會如此放心給他掌兵麼?

接著在裴注的三國志裡還有這麼一段話:景耀五年,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廖化能看出姜維頻繁北伐帶來的弊端,窮兵黷武,由此看來廖化對國事方面是有自己一定的見解。怪不得當時人們說道:“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綜合上面的種種情況看來,廖化不是一個能力平凡的將領,他文能掌書,武能為將,是一名難得的儒將。那麼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麼廖化在當時並不出眾?

我們可以從陳壽的廖化傳中看到廖化的一生,裡面沒有寫出廖化的來歷,一來證明廖化的出生很普通,不是所謂的世家大族,所以陳壽覺得不值得提筆寫。二來出生在那個年代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悲哀,儘管你能力出眾,但是如果還有比你能力更出眾的存在,自己的光芒就會被他人掩蓋了,廖化應該就是屬於前面的那一種人。不僅如此,從他的官職升遷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在默默的拼搏著,從主薄這一文官,到諸葛丞相的參軍,再到成為大將級別自統一軍,最後成功封侯,自己還見證了整個蜀漢的時代,而且直到七十多歲仍然提槍上馬,所以陳壽稱其果烈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也印證了一句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廖化就是這樣子越老越有味道。

《三國演義》中平平無奇的將軍,真實歷史卻是文武雙全的蜀國大將

所以說,並不能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而是蜀國人才凋零了,只靠著幾個老將在苦苦支撐著。因為對於廖化來說,蜀漢就是他的根,是他仍然能70多歲提槍上陣的動力,蜀漢沒了,他的心也死了,最後也隨著蜀漢走了。但他的忠孝讓後人敬佩,為他立祠訟德。

這是一個平凡的人物所能做到的嗎?這並不是,廖化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到後面與世家大族的人物並駕齊驅的人證明了他的不平凡。特別是三國時代距離現在有多少年了,多少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滾滾逝去,但我們還是記得他的名字,這是一種人生的巔峰,更體現了他的不凡。值得嘲諷的是,與他並列齊驅在同一個傳記的世家人物寫的內容比他還多,可我們是否記住了這些與他廖元儉並駕齊驅的世家子的名字,像他廖元儉一樣家喻戶曉,然而並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