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开路先锋

文章摘自:解放军报

1936年5月,红12团担负红二军团的前卫团,在前边开道。红军要经过的地方海拔3000米以上,雪山重重,峡谷纵列,是藏族聚居区,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粮食奇缺。前进道路上要连续翻越3座5000米以上的大雪山。红军不仅要战胜雪山阻挡和恶劣气候的侵袭,更加严重的是缺粮断炊的威胁。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开路先锋

长征前夕部分红军将领合影

团政治委员朱照辉在战斗中负伤后,全团工作都压在团长黄新廷肩上。他尽力做好全团的军政工作,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7月初,黄新廷与新调来的政委杨秀山率红12团到达甘孜的绒坝岔,与专程赶来迎接他们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263团会师。

前卫团在迎接部队的引领下向阿坝开进。原计划10天的行程整整走了半个月。在最后断粮的日子里,还忍饥挨饿翻越了一座4200米的雪山,部队27日才到达阿坝。

黄新廷把解除饥饿的希望寄托在比较富庶的阿坝。但事与愿违,这里只有几十栋空空的民房,见不到半粒粮食。寻找粮食成了部队生存的首要任务。黄新廷与杨秀山一合计,决定各带领一个营去觅粮。

黄新廷连续找了一天,走了两个村庄也没有找到一粒粮食。他来到一个打麦场上时,看见两名战士在老百姓打过的青稞秸垛中找东西。黄新廷拍拍自己的脑门,心里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招呢?”他不动声色地走到战士跟前。一个战士兴奋地说:“团长,你看。”伸出的粗大手掌中有十几粒青稞来回滚动。他对身边的马夫和警卫员说:“来!咱们一起来个小夏收。”

大约两个小时的光景,几个人便捡了两碗青稞。回到团里,黄新廷向杨秀山亮出了战果,给机关同志一个惊喜,决定向全团推广这一做法。

几天下来也没有搞到多少粮食,大家都很发愁。黄新廷又带着二营去了一个更远的村庄,在一个没有牛的牛圈里发现干牛粪上散落着几粒青稞。他像一个侦察员观察敌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似的拿着一根棍子拨动着干牛粪,在牛粪下面他意外地探到了一个硬物。他让几个战士小心翼翼地挖下去,竟挖出个大坛子,揭开盖子一看,大家都惊叫了起来,原来装着满满一坛子青稞。

黄新廷说:“接着在附近找,埋粮食绝不会就一个坛子。”果真又挖出了两坛子,足足有400斤。这对全团虽是个小数,可也是份救命粮啊!

黄新廷让同行的财务员拿出40块银元,用布包扎严实,写了一张纸条:“老乡,我们用了你们的粮食,现付上大洋肆拾块,请查收。红军十二团。”然后一起放在坛子里,埋在原来的地方。

黄新廷率领红12团离开阿坝进入松潘草地。此时正值盛夏,应该是草原上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可是在这块草地上却又是最难通过的时候。草茂花繁的地表下处处隐藏着“杀机”,一脚踩错就可能永远被沼泽、泥淖吞噬。

黄新廷带着这支瘦骨嶙峋但意志坚强的队伍在荒凉原始的草地上艰难地前进着。万籁俱寂的“路”上只有前面部队人马走过的足迹和蹄印。十余天的草地行军没有见过一个人影。没有向导带路,他们只能沿着已走过部队的足迹艰难跋涉……草地深处随时都可能见到掉队牺牲的战友遗体,个个都是皮包骨头,有的还两三人背靠背坐在一起。他们平静的脸上像是要对后来的战友诉说着什么,却永远不能开口了。

走出草地前两天是最难熬的日子,黄新廷这个团一点可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大家紧锁双眉,很少说话,情绪也到了低谷。黄新廷跟谁也没有说,跑到远点的地方挖了一包灰菜,煮熟后每人一碗,大家高兴极了。他乘势给大家做工作说:“现在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可离胜利也不远了。大家要打起精神来,争取最后胜利。你们看野菜不是还有嘛!实在没有吃的我们可以把马杀了,足够吃到走出草地。”

一听说要杀战马,几个战士都不干了。第二天,警卫员周忠甲把自己那件既能遮风挡雨,又能当被盖的宝贝皮斗篷拿出来给大家煮着吃了。这种“仗义疏财”的做法真的救了危难中的战友的生命,同时也救了黄新廷战马的命。马夫小李哭着说:“周忠甲你是我们战马的大恩人。”

8月18日,官兵们和往常一样拖着疲惫、饥饿的身躯,迈着缓慢的步伐,踏上了艰辛的征程。当部队吃力地翻过一座小山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房屋,炊烟袅袅,犬吠声声,村边一片片开着淡红色小花的荞麦地飘散着芳香,白色的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

“我们走出草地了!”“我们胜利了!”不知是谁忽然大声呼喊起来。战士们丢掉手里的木棍,欢呼着奔向小山。眼前顿时一亮,美丽的景色让他们亢奋,雪山草地被彻底踏在了脚下,幸福的泪水从他们干瘦的面庞上滴落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