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香港填海,百余年时间新增75平方公里土地,比两个澳门还大

中国香港地处中国南海之滨,珠江口的东侧,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以及周边岛屿组成。在香港千余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内承载着数百万人口,而为了解决人口稠密和地少人多的局面,香港一方面将楼房建得高高的,另一方面则向大海要地。现今香港的陆地面积约为1108平方公里,其中填海所得为75平方公里(已超过两个澳门的面积),占香港陆地面积的6.7%。

图说香港填海,百余年时间新增75平方公里土地,比两个澳门还大

香港填海已经历时百余年,并且逐步从初期的零敲碎打发展到了规划性极强的规模化运作。二战后,香港填海工程的规模开始扩大,用途也更加多样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填海范例包括启德机场和葵涌货柜码头等。

启德机场位居维多利亚港之滨,除西面紧邻九龙城闹市区外,其他三面均为数百米高山。所以在高山、民居和港湾的簇拥下,小小的启德机场可谓是世界上使用频率最多、效率最高,同时又颇具危险性的机场之一。启德机场用地源自九龙湾填海工程,其最早是英国空军基地,1936年的时候改为军民两用机场。后来经过数轮填海,启德机场的规模逐步扩大。1958年,长2194米,从九龙湾延伸到维多利亚港的新跑道启用;1970年,为适应新一代大型客机,如波音747的起降,跑道增至2541米。而到了1998年7月启德机场正式寿终正寝的时候,其面积停留在了2.14平方公里,跑道长度也停留在了3390米。

图说香港填海,百余年时间新增75平方公里土地,比两个澳门还大

现在的香港国际机场位居大屿山北部的人工岛上,该人工岛是在铲平赤鱲角和填埋邻近海床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机场建成后,不仅给香港增加了9.38平方公里的土地(约为香港总面积的0.9%),而且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使得香港的客运和货运量攀升至世界前列。

香港填海的另一个代表作是葵涌货柜码头,葵涌货柜码头的诞生是香港海运步入集装箱时代的标志。1985年,葵涌货柜码头的吞吐量成功跻身世界三大集装箱港口之列。1986年,超过纽约港位居第二,1987年更是超过鹿特丹跃居世界首位。后来为了解决货物量激增和港口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葵涌港不断填海造陆,先后兴建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号码头。时至今日,葵涌港的范围已经从最早的荃湾附近向南延伸到了青衣岛和昂船洲,占地面积为2.7平方公里,每年可处理180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葵涌港可谓香港填海史上的辉煌篇章。

图说香港填海,百余年时间新增75平方公里土地,比两个澳门还大

香港在拓展工商业用地的同时,也在着力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香港政府为了缓解旧城区人口稠密的现状,在新界沿海地带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新市镇建设活动。而新设的市镇大多建立在填海造陆的基础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荃湾、沙田和屯门。比如在沙田城区1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就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为填海所得。除此之外,很多供居民休憩和娱乐的地方也是源自填海造陆。比如香港岛最大的公园,即维多利亚公园就位居铜锣湾填海区。

从历史上看,经年的填海工程促进了香港的持续发展。其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城市用地,满足了机场、港口和陆路通道等重要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则创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和经营利润。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香港政府通过售卖填海所得的土地就可以收获滚滚财源。当然大规模填海也会产生很多负面作用,涉及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比如,香港填海就会使得维多利亚港的水域面积减少,航道变窄和潮汐动力减弱,进而威胁到往来穿梭的船舶的安全。除此之外,填海还会产生水质恶化和海洋动植物栖息地消失等环境问题。现在的香港虽然仍在填海造陆的道路上行进着,但其已经开始秉承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将填海的弊端降到最低。

图说香港填海,百余年时间新增75平方公里土地,比两个澳门还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