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字一幅送朋友

寒山,唐代隱士。居浙江天台始豐縣西四十公里之寒巖幽窟中,姓氏不詳,故以“寒山”稱之,又稱寒山子。

拾得,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相傳天台山的豐幹禪師曾於山中赤城道旁,忽聞小兒啼哭,尋得一年約數歲的孩童,言語不清,姓氏不詳,遂取名拾得,此即為拾得的來歷。豐干將他帶回國清寺撫養。拾得長大後,在寺中掌理食堂、香燈的事宜。

借字一幅送朋友

寒山常去國清寺,與拾得十分交好。拾得每每將寺中的殘羹剩飯藏於竹筒中,若寒山子來時,兩人便一同拿到寺外的寒巖幽窟中去。

一日,兩人在寺中掃地,寺院住持問道:“你姓什麼,住在何處?”拾放下掃帚,叉手而立。住持茫然。寒山槌胸說道:“蒼天,蒼天”。拾得卻問道:“你幹什麼?”寒山笑答:“豈不見東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哭笑而出。習俗相傳,寒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為普賢菩薩的化身。清朝雍正年間,寒山、拾得被追封為“和合二聖”,與豐幹合稱為“國清三隱”。

兩人在世曾留下許多詩偈,寒山、拾得的詩(尤其是寒山),具有脫俗的氣韻與禪機,對於世俗名利榮華,全不措懷。不唯具有徜徉於大自然的坦蕩胸懷,而且往往有警醒佛教徒的精闢之句,因此甚為後人所推崇。作品《寒山問拾得》中表現的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一段對話,可見他們的姿態和情懷: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借字一幅送朋友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這個絕妙的問答,蘊含了面對人我是非的處世之道,雖經千多有年,仍然膾炙人口。在我,這是一個修心養性的座右銘,可以時時用來安慰自己鞭策自己。在年輕人眼力,這處世之道略顯消極而頹廢。其實未必。這道,不是消極,是策略。人要“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那是他人之事,我無法改變,與其抗爭,浪費的是我的時間,破壞的是我的心情;我能改變的能掌握的只有我自己,很多事情都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如就“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留了我的時間和精力,自我修養,自我學習,自我進取,有朝一日,“再過幾年你且看他”須回頭。千帆尚未過盡,你,已經遠遠地走在他的前頭。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脾氣暴躁地位卑下的人,每次在外面遇人或謗或欺或辱或笑或輕或賤或的時候,就跑回家去,繞著自家房子跑幾圈。後來,這人家業慢慢越做越大,再後來,這人富甲一方,不僅成為當地鉅富,而且因了德高望重而受人尊崇。這時有人問起,每次不順都繞自己房子跑幾圈的習慣,這位富豪說,以前每次生氣,都繞自己房子跑幾圈,一邊跑一邊想,我的家還這麼小我哪有時間去生氣;後來事業慢慢上了軌道,就一邊跑一邊想,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我哪有時間跟他們生氣;再後來,一邊跑一邊想,我的事業這麼大,多少事需要處理,不如繼續“耐他敬他不去理他”。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聰明的人不會把“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騙我”的人當作對手而自辱身價。身在社會,每個人都處在追趕和被追趕的隊伍裡。不如,就“忍他讓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精力放在自我完善上,事業會進步更快,生活會幸福更多,社會會和諧更久;犯罪率,特別是衝動型犯罪率會少很多,監獄裡會空出很多位子,社會會增加很多幸福家庭。

你說,對吧?

借字一幅送朋友

@殘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