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之太湖藍藻爆發事件

由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迅速,工、農業、生活用水等不當的處理給了環境很大的壓力。而藍藻爆發(綠潮)就是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導致生態惡化的鮮明例子之一。

1. 定義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或藍細菌。由於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故又叫粘藻。在藻類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如微囊藻、念珠藻、魚腥藻等。藍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光合自養生物,它們利用水作為電子供體,利用太陽光能將CO2還原成有機碳化合物,並釋放出自由氧。藍藻是一些極端環境中的優勢藻類。

環境保護之太湖藍藻爆發事件

2. 危害

藍藻對人類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都很顯著。藍藻在未來的食物生產和太陽能轉化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固氮藍藻在維持全球土壤和水體肥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湖泊、河流或水庫中藍藻大量繁殖而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簡稱MCs),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

環境保護之太湖藍藻爆發事件

3.太湖藍藻汙染事件

2007年5、6月間,中國江蘇的太湖爆發的嚴重藍藻汙染,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嚴重短缺。

環境保護之太湖藍藻爆發事件

工業汙染品和農業施肥導致的水源汙染及生活垃圾排放是藍藻爆發的起因。高溫來得較早、降水偏少是天氣誘因,但根本原因還是湖泊的富營養化達到了一定程度。

太湖周圍有大量的農田,其農業生產所使用的肥料和農藥,要麼通過土壤滲入地下水,再進入太湖,要麼被直接排入河道流進太湖。而肥料和農藥富含氮磷,這正是太湖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

環境保護之太湖藍藻爆發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