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澳印组新同盟,法国欲做太平洋国家但“离开美国或玩不转”

拉澳印组新同盟,法国欲做太平洋国家但“离开美国或玩不转”

当地时间2018年5月3日,新喀里多尼亚努美阿,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当地进行访问,获民众热烈欢迎。 东方IC 图

当地时间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群岛访问,这处法国在南太平洋的海外领地即将在今年11月举行独立公投。

法国24小时电视台3日报道称,尽管马克龙表示不会对公投发表意见,但他的到来仍被认为是对“留法派”的支持。

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五个海外领地之一。在这处海外领地展现出“脱离”之心时,法国这个欧洲国家正在亚太地区表现出扩大影响力的“雄心”。

2日,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马克龙与澳总理特恩布尔会面时向澳、印两国示好,称三国应建立一个新的“战略同盟”,以应对亚太地区的新形势。路透社报道称,马克龙表示,法澳应该“维系更加紧密的关系”,并明确表态希望强化两国之间的防务合作。

对此,特恩布尔也作出了正面回应。他形容法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并且希望法国继续在太平洋事务中发挥作用,与澳大利亚开展多领域合作。

不过,对于这个没有美国参与的“新同盟”,专家并不看好。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喻常森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离开了美国,澳法印三国主导地区秩序的可能性不大。

法国的“太平洋雄心”面临捉襟见肘

在抵达大洋洲之前,马克龙在美国被认为刚刚“碰了一鼻子灰”。

“友谊的小树说拔就拔”,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合栽的树苗被发现从白宫院内消失后,外界如此评价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访美之行。马克龙在此次访问中与特朗普大秀亲密,却几乎未能在伊朗核协议存废、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达成任何实质成果。

在南半球的另一片大陆上,马克龙寄希望于自己的“魅力外交”能够发挥作用,斩获实质外交成果。

法国是为数不多的仍然在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地区都拥有海外领地的西方国家之一。在印度洋西部靠近马达加斯加岛的区域,法国拥有马约特岛和留尼旺岛两处海外领地;而在南太平洋地区,法国则拥有新喀里多尼亚(位于澳大利亚以东的南回归线附近)、瓦利斯和富图纳(地处斐济和萨摩亚群岛之间)和法属波利尼西亚三处群岛。

尽管法国本土位于欧亚大陆西端,但这些在太平洋地区拥有的多处海外领地也给了法国参与太平洋事务的“入场券”。在防务领域,法国与同属西方阵营的澳大利亚就有着天然的合作土壤。

法澳两国在南太平洋防务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合作基础。根据法国《世界报》报道,两年前,法国击败日本拿下了总价近400亿美元的潜艇大单。马克龙访澳期间,澳大利亚也公布了这一防务大单的新进展。澳方2日宣布,这12艘新潜艇的详细设计工作将于2022年从法国移至澳大利亚本土进行。

2日,在与特恩布尔进行了数小时的会谈之后,马克龙在悉尼花园岛海军基地登上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沃勒”号潜艇以及“堪培拉”号战舰参观。他当天表示,英国“脱欧”后,法国将成为唯一在太平洋地区保持实际存在的欧洲国家,他希望法国继续享有“太平洋国家”的身份。

对此,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孔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法国在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的主要战略利益总体上和其他西方国家是一致的。”具体而言,在政治上,法国需要在该地区维持外交影响力;在经济上,法国希望保持该地区国际贸易航线的畅通。

“自(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时代以来,法国和印度之间就保持了总体良好的关系。两国之间没有什么历史包袱。并且法国在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仍然拥有海外领地,这些都使得法国愿意也需要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保持政治影响力。”孔刚进一步解释道。

根据法国国防部网站,在这一地区,法军在新喀里多尼亚、留尼汪/马约特群岛和吉布提各部署有约1500名军事人员组成的跨军种合成武装力量。他们装备有三艘护卫舰、多艘巡逻舰、陆航和舰载直升机、幻影2000机队、守护猎鹰巡逻机和运输机等武器。除了上述三处基地,自2008年1月起,法国还在阿联酋设置了一个常备军事基地,驻扎有海陆空三军部队。

不过这些力量尚无法支撑起马克龙欲在印度洋和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的雄心。相比于近年来“大手笔”升级海空军力量的印度,法国人可以使用的兵力似乎有些捉襟见肘。

根据澎湃新闻此前的报道,在马克龙3月中旬访问印度后,两国海军曾于当月下旬在印度洋海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印度海军派出了由“孟买”号(Mumbai)驱逐舰、“特里坎德”号(Trikand)护卫舰以及法制“鲉鱼”级(Scorpene)“卡尔瓦里”号(Kalvari)常规动力潜艇组成的强大阵容,此外还有空军的米格29K战机和多尼尔(Dornier)海上巡逻机参演;而法国海军却仅仅派出了一艘反潜多用途驱逐舰“让·德·维埃纳”号(Jean de Vienne)。

对此,孔刚表示,“法国目前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非常有限,远远不能与美国相比,甚至赶不上英国,英国在这一地区不只有海军基地,而且有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这样的法律基础。这些条件是法国所没有的。”

澳大利亚与法国走近欲“借力”

法国在实力方面存在的“短板”也成为与澳大利亚走近的动机,而澳大利亚则在更广泛的双边多领域合作方面对法国抱有期待。

根据《卫报》2日的报道,澳大利亚和法国在当天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承诺将在防务、气候变化、网络反恐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加强合作。

《悉尼先驱晨报》3日报道称,特恩布尔对马克龙此访的关注重点是加强两国在防务、贸易和战略层面的联系。澳大利亚方面3日宣布,12艘新潜艇的详细设计工作将于2022年从法国移至澳大利亚本土来进行。

澳大利亚总理府网站3日发表声明称,新潜艇的设计工作从法国移至澳大利亚之后,将为澳方带来更多的投资和近三千个就业岗位。而潜艇项目的准备工作也包括为本地居民提供工作培训的内容,以便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技能。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助理教授托尼·沃克(Tony Walker)日前在The Conversation网站撰文认为,除了防务合作,澳大利亚还希望以法国为突破口,进而与欧盟商讨签订自贸协定,为本国农产品打入欧盟市场奠定基础。法国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的主导国,如果能够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获得法国的支持,将减小澳大利亚与欧盟进一步开展农产品贸易的阻碍。

他表示,“法国势力强大的农业游说集团决定了法国将会是澳大利亚和欧洲自贸协定的谨慎参与者。”如果自贸协定得以签订,将令澳大利亚农产品生产商有进入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市场的更广泛的权限,而这是法国农业游说集团所不愿看到的。因此,获得马克龙本人的支持,对于顺利推进自贸协定谈判十分重要。

沃克还认为,目前澳大利亚在与法国的双边贸易中处于赤字地位,因此有理由希望通过经贸合作来改变贸易不平衡的局面。

除了经贸关系,在宏观战略层面澳大利亚也有理由与法国走近。澳美关系一向是澳大利亚对外政策的“压舱石”,澳大利亚对于美国过于亦步亦趋的外交政策也常被外界批评。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喻常森对澎湃新闻表示,“一方面,依靠美国是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一个基石,但也要小心不能被外界批评为美国的‘跟屁虫’,所以(澳大利亚)也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这对于它而言是一个矛盾点,也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他认为,澳大利亚乐见法国进入自己占主导地位的南太平洋地区。法国在本地区有好几个海外领地,作为一个大国,法国也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

“如果和法国在南太平洋地区事务上的合作能解决一些问题,”喻常森分析道,“这应该是提升澳大利亚的地区影响力的一个机会。”

不过,在喻常森看来,“澳大利亚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大国,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定位。” 而澳大利亚在其外交白皮书和多个外交场合中强调应遵守既有的规则和秩序,意即认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离开了美国,澳法印三国主导地区秩序的可能性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