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身为教师,家有一个学渣是怎样的体验?

孩子高三,期中考试,总分270分,顿时感到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感到整个世界失去了生机色彩!

看到贴满墙的小学奖状,看着循规蹈矩上学的孩子,想起别人嘱咐我好好培养孩子的话语,回忆起一岁多就能背唐诗的情景。怎么也想像不出孩子能考出这样的成绩!

夫妻为师,平生也没什么精神寄托,也没什么傲人的业绩,唯一的是身为教师,对于孩子,掌握丰富的教育优势,理论实践充足的教育经验,在学习应有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不说自已的孩子多么优秀,总应该不比别人差吧。

现实太无情,太无奈,太绝情: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最后只能上个普通高中。

一个教英语,一个教数学,从自已手里,走出多少优秀学子,却唯有自已的孩子,表现太平常,只能算个好孩子,却不是个优秀学生。

无论从个人,还是从职业,都是对我们极大的讽刺!

虽然有时不免吵骂孩子,虽然有时感到活的失败,虽然有时感到生绝望,但总有一个幻想:可能小孩不努力,不懂事,不适应,等上了高中,分了文理,总有男孩子的逆袭出现。

高一,孩子从30多名前进到前10名,虽然名次进步不少,但我深知:离高考的要求差的太远。

高二,总在前10名,有时也进前5名,但总分也就300多分。我给孩子,也给自已一个自信:高三,才是拚搏的一年,笑到最后,才是胜利者。

我让他看到很多励志名言,名人故事,学霸事迹:高考是用卷子铺出来的,高考只相信排名,不相信成绩。

要求不高,能上个本科就行。

我也懂得行行出状元,也懂得大学不是唯一出路,也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最为重要,也明白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找个好工作。

但是,我还是想让孩子上个像样的大学,算是为父母为师的一个交待,也总让孩子的青春在校园里留下美好的时光,希望孩子能与优秀的学子为伍,也算不枉奋斗过的青春。我不逼,不强迫,只希望孩子努力过,尽力过,不留下遗憾。

现实给我的打击太突然了,措手不及——270分!

这样的成绩,充其量只能走个单招,我不歧视职业学院如何,学个技术也行。可是,谁能告诉我哪个职业学院实质名归?哪个技术学有所用?就一句:报职业学院前,家长、考生要考察好报考学校,要了解所报专业,要注意学院的专业优势,防止……。

从哪儿了解?从招生广告上吗?还是从网上?有什么标准来衡量吗?哪个学院对得起学生?

我感 到茫然,更别说学生了。难不成把想报的学院去实地考察?也还是从亲戚朋友了解信息?

上重点大学,心里总踏实一些,不说找工作的优势,总感觉不会枉费金钱和时间。

哎,是后悔平时自已对孩子的宽容?还是怪自已没能力为孩子找好的重点学校?也还是孩子资质平庸?

可怜父母深谙教学之道,教会了别人家的孩子,却输给了自已的孩子。

欲哭无泪,欲努无处!

真真体会身有余而力不足,才明白什么叫有劲使不上。

也听过父母是最好的榜样这句鸡汤 ,我也常常看书,也爱看书,为了激励孩子,我一个当年的文科生,从孩子上高中起,我也拿起高中的课本,自学理科,向孩子请教,不玩电脑,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本身也不爱玩,本身喜欢看书)。

没有潜移默化,也没有近朱者赤……孩子还是好学生,但不是优秀的学生。

如果本身不是个教师也就罢了,可以归结为自已的遗传基因不好,孩子不是上学的料。孩子调皮,不愿意学习也罢。孩子有其它爱好,发展其它兴趣也行……

可孩子是个好学生,但成绩上不是优秀的学生。

实在找不出说服自已的理由。

情绪低落,生活茫然。

可表面上,还是鼓舞孩子,坚定的走下去,坚持下去……

真不敢想像下一年的暑假,我怎么度过?失眠,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