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交的油錢,被高盛坑走了幾十億

你交的油錢,被高盛坑走了幾十億

國際原油價格從10月份開啟暴跌模式,布油近三個月的跌幅近40%,這對中國這個進口大國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可出乎意料的是,兩桶油之一的“中石化”,反而因為油價下跌損失數十億美金,讓人們大跌眼鏡。

中石化日前發表公告證實,旗下從事原油及石化產品貿易的子公司——聯合石化,在某些原油交易過程中因油價下跌產生部分損失,兩名負責人(總經理陳波和詹麒)因工作原因停職。

目前二人停職內幕尚未出臺,但已有坊間消息稱,此次事件是聯合石化在進口原油遠期保值操作流程中出現了風控措施失誤,導致部分進口原油價格高於市場價格。

除了聯合石化的交易虧損之外,原油價格於今年第四季跌幅超過20美元/桶,讓中石化還面臨大約150億元的庫存損失。

27日傳出總經理被停職消息後,中石化A、H股放量暴跌,市值大舉蒸發逾420億。週五中石化H股開盤繼續大跌,收盤跌5.09%。

你交的油錢,被高盛坑走了幾十億

根據傳言,鉅額虧損是陳波買入了70美元/桶行權價格的看漲期權,本來如果只做這個交易,損失僅限於期權費(一般是期權名義金額的幾個百分點)。

但企業不願意為買入期權支付期權費,因此陳波又賣出了行權價格是60美元/桶的看跌期權,用賣出看跌期權收到的期權費來支付買入看漲期權的期權費,做成零成本,名曰zero collar。

沒想到油價暴跌,當跌到50美元/桶時,期權盤位一桶就得虧10美元/桶,由此導致鉅額虧損。

傳言稱,這名為zero collar的做法是外國投行給國企設計的,而且這個策略已經流行多年,由於表面上是零成本,所以一般也容易過投決會。

但這個策略在賣出看跌期權那一條腿上,有很大的風險,即如果執行價格過低,就會導致收取的期權費太低,從而不足以支付買入看漲期權的費用,一旦價格向反方向變動,就會在那一邊造成大幅損失。

還有一種說法,稱當年中航油的陳九霖也是因為用這個策略虧了5.5億美金瀕臨破產,陳久霖為此入獄。

陳九霖出獄後曾對媒體表示,造成中航油鉅額虧損的期權交易,是高盛的下屬企業——傑瑞(J Aron)公司推銷給中航油交易員繼瑞德(Gerard Rigby)的,當初在出現賬面虧損時,他要求立即斬倉,但是高盛卻建議“挪盤”,而且兩次挪盤建議都是高盛在他陳九霖出差在外時提出的。中航油曾經為此將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獄之後,這場官司不了了之。”

根據這種說法,14年之後聯合石化再次出現類似的鉅額虧損,就是因為聯合石化總經理陳波也被高盛忽悠了,買漲原油期貨,結果讓聯合石化虧了數十億美元。

你交的油錢,被高盛坑走了幾十億

但專業期貨交易人士不同意傳言的說法。

一德期貨總經理助理佘建躍表示,煉廠的盈利除了來源於成品油和原油的價差,還包括2個月的油價波動價差。

如果油價連續漲兩個月,油價波動貢獻的盈利遠大於成品油與原油的價差收益。反之,油價一旦暴跌,盈利就瞬間消失。油價波動對盈利的擾動是不均的,有時候擴大盈利,有時候減少盈利。這次油價腰斬,就是煉廠做的再好,仍然是要虧損的。

按照佘建躍的理解,聯合石化的虧損恰恰是因為對油價進行了認真的預判,提前進行了鎖價,導致鎖價動用的期貨工具出現了浮虧。

聯合石化在中石化的任務之一,就是給中石化系統內部煉廠代理採購進口原油,而且中石化煉廠和聯合石化之間實行內部買斷價,而聯合石化在外部採購是市場價,這樣聯合石化就會有價格風險敞口,可能導致自營頭寸風險操作出現期貨浮虧。

還有期貨交易員認為,中石化的過錯不在做套期保值、賣出看跌期權這兩方面,而是可能錯在開倉時間、交易數量、止損設置,甚至是行政命令是否執行、是否彙報等方面。

中石化沒公佈其他信息,有待中石化進一步公開信息再進行評判。但有一點似乎可以證明,央企在進行套保或者其他交易時缺乏謹慎並專業的交易主管。

而且此次中石化鉅虧跟2004年陳久霖的中航油不一樣。

2004年陳久霖執掌的中航油,其業務主要是將原油提煉加工成航空煤油賣給航空公司,公司本質是原油採購方,跟中石化業務一樣。

但中航油當年在市場上進行賣出看漲期權,即看跌交易。你一個原油採購方,手上沒有原油,還賣出原油,這就是投機!適逢當年原油期貨大漲,因此中航油嚴重虧損直至破產。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