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宽松加码,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相继推出

央行货币宽松加码,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相继推出

文 | 董文欣(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1月2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宣布定向降准两日后,1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上周央行基于国内经济持续承压、春节前资金面将趋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等多重背景,相继推出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我们解读如下:

一是加大长期资金释放,为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内外需较为疲弱,同时货币传导机制不畅,宽信用效果尚待显现,流动性仍需维持合理充裕。据央行测算,全面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叠加即将开展TMLF操作、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调整释放资金,并考虑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作因素后,将净释放资金8000亿元左右。其中,定向降准拓宽了普惠金融覆盖面,而全面降准置换MLF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以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实体融资需求,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央行货币宽松加码,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相继推出

二是对冲春节前资金压力,通过流动性释放平滑资金面波动。历年春节前,由于企业发薪、居民取现等因素资金面通常较为紧张。此外,2019年地方债发行提前、1月3900亿元MLF到期等因素也将加剧节前资金面压力。近年来,央行均通过多样的流动性补充方式来维稳春节前的资金面,2018年央行在春节前曾经使用CRA作为临时降准工具,允许银行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此次央行通过全面降准方式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并且降准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保持流动性总量的合理充裕,预计后续央行还会适时搭配短期流动性安排,平抑节前资金面波动。

央行货币宽松加码,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相继推出

三是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步减弱,进一步打开了国内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央行自去年以来持续推出了定向降准等宽松政策,但受制于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及美元指数走强,在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空间相对有底。近期美国股市大幅下挫、美国经济及通胀数据边际转弱、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海外因素对国内利率的制约有所削减,本次全面降准后,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空间。此外,当前我国银行业准备金水平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后续降准有较大操作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