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家單位成立氫能聯盟 山東率先佈局氫能產業鏈

山東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成立,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山東省率先佈局氫能全產業鏈

繼去年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啟動編制氫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隨著山東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今天在濟南成立,我省又成為目前全國唯一在省級層面成立產業聯盟的省份。據介紹,由兗礦集團、山東重工、山東國惠等省屬企業牽頭,匯聚省內外68家產學研單位,我省將在全國率先佈局氫能全產業鏈,在建設氫能應用產業集群等方面率先發力。

近些年,山東在以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方面探索頗多,新一屆省委、省政府更將新能源作為五大新興產業之一著力培育能源“新動能”。氫能是公認的迄今為止最有希望被大規模應用的新能源,“山東謀劃佈局氫能全產業鏈是有底氣的。”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關兆泉在會上提到。

數據顯示,我省資源優勢明顯,每年可從煤化工馳放氣及其他工業尾氣中回收氫氣約96.2萬噸,僅這部分就可供11.5萬輛公交車行駛一年。技術方面,以兗礦集團為代表的企業已能實現低成本、規模化制氫,打造氫能源製備、純化、儲運氫能源供給端產業體系;山東重工、山東東嶽等為代表的氫燃料電池及相關部件研發企業,正集中突破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山東國惠為代表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則可為氫能源發展提供資本保障。記者還了解到,濟南正依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集氫能源科技園、氫能源產業園、氫能源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發揮省會城市區位、人才、金融優勢全力推進項目。

不過,總體看,當前我省在上游制氫和下游整車方面基礎較好,中游儲運氫氣、下游應用和加氫站建設等多個環節和領域方面仍顯薄弱。一方面,核心技術尚未完全突破,成本降低緩慢,以中通客車一臺8.9米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為例,成本近兩百萬元,當中半數以上為燃料電池成本。與此同時,不少企業還反饋,各地不瞭解、不認可甚至“談氫色變”的情況還比較普遍,阻礙了產業化、商業化進程。山東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旭光在會上透露,年內將爭取在濟南、聊城、濰坊率先開通三條專用線,並考慮採取移動加氫站的方式讓應用盡快落地。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我省氫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一旦出臺,將為發展氫能明確頂層設計和發展路線,加快氫能全產業鏈佈局。而以聯盟成立帶來的“強強合作”為契機,各類創新資源也將加速集聚,共同推動共性技術科研攻關和全產業鏈佈局,儘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