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長因洗澡未接巡視組電話遭處分,被黨內警告,要避免矯枉過正

執紀從嚴不是壞事,但從嚴不是濫罰,處分不能不問青紅皂白。

副局長因洗澡未接巡視組電話遭處分,被黨內警告,要避免矯枉過正

近日,因下班後未接省巡視組電話,安徽全椒縣農村公路局副局長、扶貧幹部張偉被給予了黨內警告處分。通報稱,縣扶貧辦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全縣幫扶責任人做好接受省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訪談準備,8月23日晚19:31分至19:35分期間,省巡查組四次撥打張偉手機,張偉未接聽電話,給縣脫貧攻堅工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11月15日上午,當事人張偉向記者披露,當日自己吃完晚飯後遛彎出了一身汗,回家後洗了個澡,期間電話打進了,孩子接了電話表示等他洗完澡會回,但是自己洗完之後再打電話就怎麼也打不進去了。全椒縣紀委宣傳部部長表示,經媒體轉發此消息後,全椒縣紀委監委已成立調查組,近日將對外發布正式通報。

因未接巡視組電話而遭到處分,這不是首例。但相較於以往,這起案例似乎有些“特別”:依照當事人口徑,自己未接到那4次電話事出有因,之後回電話則打不進。果真如此,那就是無心之過,而非有意為之,若當事人確實還有洗完澡回電話的補救性舉動,那顯然沒必要責之過嚴。

也正因當事人的說法跟當地官方通報的措辭之間有不小的出入——通報用上了“急躁”“厭戰”“鬆勁”“作風漂浮”“官僚主義”等大詞,並明確給涉事幹部定性“在省脫貧攻堅巡查中不正確履職”、“給縣脫貧攻堅工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涉事幹部則表示是因晚間洗澡錯過,所以這也引發海量爭議。從輿情反響看,很多人採信了當事人張偉的說法,傾向於認為通報和相關處分措施矯枉過正。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錯過領導上司電話的時候,尤其是下班時間。就算我們24小時在線待命,沒準也有因“三急”等緊急情況或正在開車,而一時半會沒法接電話的情況。再說了,萬一手機死機呢?正是基於將心比心的心理,很多人認為,若僅憑扶貧幹部在事發的4分鐘內未接電話就給予處分,有些不通人性、不近人情。

在該事件中,對當事人的責任定性和處分措施是否合理,不應被輿論左右,但理應以事實為基礎、以法紀為準繩。當事人是不是因洗澡而錯過了省巡視組電話,其孩子是否有接進,他又有無回覆,這些完全可通過通話記錄等大致還原,這些情節的真偽,也關乎到對其“不正確履職”定性的合理性。

按照規定,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應當自覺接受巡視監督,積極配合巡視組開展工作。也就是說,黨員幹部確實有配合巡視監督工作的義務。但不能說一時間沒接到電話就是不配合,判斷幹部是否配合巡視監督,要看有沒有接電話,還要看主動動機。法紀層面要處理的,也不是錯過電話的行為,而是有意不配合巡視監督的行為。

遺憾的是,儘管處分跟事發隔了2個多月,可當地通報中並未像此前河南南召在類似處分通告中告知8名幹部未接電話緣由那樣,告知當事人沒接電話的原因,也沒提到他究竟造成了什麼樣的“嚴重不良影響”,為何沒接電話就必須要給予嚴厲處分。

依照中紀委之前披露程序,通報前通常有幾個環節:線索處置-談話函詢-初步核實-立案審查-案件審理和處置執行。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的規定,審理工作要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程序合規。可這份通報語焉不詳,對當事人未接電話的原因未置一詞,難免容易給人懷疑通報前沒好好查原因。

如今,當地有關方面表示已介入調查,這也是負責任的執紀態度。事實上,若能早些時候就做足了“功課”,查清當事人未接電話原因,或許也能避免這波輿情。

執紀從嚴不是壞事,但從嚴不是濫罰,處分不能不問青紅皂白。“不放過一個違紀者,不冤枉一個無辜者”,這才是最合理的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