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提起大地藝術,許多人聽說過“越後妻友”,這個藝術振興鄉村的全球樣本令大地藝術這一形式愈加廣為人知。不過,關於大地藝術的誕生,故事還要更早一些。

其實並不用熟讀藝術史,只需簡單聯想便可大致描摹它的面目:在大地上創造與之相關的藝術。

它一般體積龐大,大到能改造地貌、地景;它的主題一般圍繞人地關係,是“天人合一”理念的最好實踐。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羅伯特·史密森 《螺旋形防波堤》

上世紀60、70年代,在環保思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重思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呼籲以藝術的形式迴歸自然。

於是,以藝術為手段介入自然的大地藝術出現了。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克里斯托·克勞德《包裹海岸》

1968年,紐約的德萬畫廊推出了一個大地作品展覽,以照片的形式集中展出了包括羅伯特·史密森、邁克爾·海澤、丹尼斯·奧本海姆等在內的一批大地藝術家的作品。

大地藝術作為一個流派,也正式亮相。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邁克爾·海澤 《城市》

如果說,50年前大地藝術與攝影藝術的結合,讓它在藝術史留名;

那麼50年後的今天,大地藝術在中國與電視藝術的結合,則是讓其在媒介融合的時代,獲得了新生。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作為國內首當聚焦藝術家人群的大型戶外藝術體驗節目《大地藝術家》,鏡頭之下的藝術家們將離開城市、深入自然,在鄉野生活中汲取靈感,結合當地景觀,完成十餘件大地藝術創作。

對參與節目的十二位藝術家而言,這趟體驗之旅的意義是綿長而悠遠的。在大地藝術誕生50週年之際,他們集體“獻言”,細述了這次藝術奇旅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有些人說,大地藝術的創作讓他們打通了藝術和自然的“關節”。

錢文達的作品關乎季節流轉,在創作過程中他感悟到人、時間與自然的無間關聯,通過些關乎“人的完整功能性的重要部分”,觸碰到了大地藝術的圭臬。

李晶“在作品的引導下,體會到自然和人的共存關係。”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有些人,則通過這次創作體味到藝術回饋社會的使命感。

“藝術來自社會,也回饋著社會。”劉澤芳希望這次的大地藝術創作,能通過個體理念的表達,引發觀眾產生自己的想法,引導人的思考。

而擅長抽象藝術的馬晟哲,其藝術作品是以“傳遞“為主題,希望作品成為當地一個醒目的“信號塔”,認為大地藝術作品本身,能夠成為人與人、城與城之間交流的“紐帶”,使當地同外界有更多的串聯。

有些人說,大地藝術的創作是藝術形式的一種,是藝術家自我的表達。

劉健認為用大地藝術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有的是說給自己,有的是說給別人”。

慄夏寧看來大地藝術比較自我,純粹,作品中的許多細節延續了他一貫強調的張力的體現。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王永學表示“藝術家的作品承載了無限的聯想”,有些是用常規方法表達不了的,所以會用另一種形式去表達,去說話。

還有人,在返璞之旅中踐行“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真諦。

“清掃街道的阿姨把落葉掃成了一個特別的形式,那她就是藝術家。”在餘春眼中,任何有不同想法的人都是藝術家。

“大地藝術創作也是一種回到本真的狀態。”龐辛森的感悟回應了餘春的看法:“如果你能把周圍所有的媒介、材料,做一個創造性的整合,你就是藝術家。”

郭家啟把這個觀念落回到節目,“所有嘉賓都是大地藝術家”。

閆占城在節目中給觀眾帶來了以時間為主題的大地藝術創作,日常創作中擅長擷取時代碎片的他希望,能通過節目把藝術呈現的更廣闊,讓大眾知道:

“哦,原來藝術還可以這樣!”

藝術家會玩 這檔新節目把“越後妻友”搬到了中國大地

大地藝術誕生50年來,各國藝術家在山水田野間的佈局雕琢,給世人帶來了無數驚奇。50年後,《大地藝術家》有望令大地藝術在中國普及。

通過創作紀實和生活本真秀,《大地藝術家》將告知中國廣闊土地上的人們,還有這樣一種在大地上體驗美、在美中激活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新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