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的中年危機,舒適區不舒適

順豐的中年危機,舒適區不舒適

新的一年剛剛開始,順豐成了壓垮ofo最後一根稻草。法院裁定凍結ofo在銀行的1300萬存款,並於十日內支付順豐運輸費人民幣13689037.30元及逾期付款違約金。

從曾經的“老朋友”,到對簿公堂,順豐只不過做了該做的。只是縱觀這幾年,順豐在物流行業非但沒有“一路順風”,還押錯寶了。

1、順豐的電商情節

現在電商業,早已是一片紅海。不過早在2010年,順豐就嘗試電子商務,創辦了主營食品的順豐E商圈。只是物流基因太強,運營薄弱,悄然立場。2012年順豐發現商機,生鮮配送+優質服務,“順豐優選”騰空出世,比阿里的“盒馬鮮生”早了5年,但依然不溫不火。2014年順豐整合快遞、金融、電商、生活繳費、洗衣等多種社區業務,推出“順豐嘿店”,市場反應平平,用戶看不懂順豐,2017年關停3000多家“順豐嘿店”,虧損高達16億元。

順豐的中年危機,舒適區不舒適

2、來自“四通一達”的挑戰

截止2018年末,順豐優勢不再,快遞行業紅海一片,價格戰成了殺手鐧,“四通一達”佔領了大部分份額。順豐以8.41%的份額不敵圓通(12.74%)、中通(16.83%)、申通(9.26%)以及韻達(13.56%)

3、電商大鱷入場,順豐路在何方?

比起老對手,順豐還能用服務取勝。但京東快遞和菜鳥物流,電商大鱷紛紛入場,切走早已擁擠不堪的快遞業最大一塊利潤蛋糕。2017年,馬雲強調,菜鳥網絡將建立“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投入上不封頂。而京東早已有250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基地,全國運營的倉儲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

順豐的中年危機,舒適區不舒適

4、品牌優勢的機遇和挑戰

順豐從25年6人成立的小公司,變成民營快遞的“老大哥”,一路堅守的是“靠譜”兩字。如果公司寄快遞,想要放心,首選還是順豐。而在當今社會,早已紅海的快遞領域,如果不能另闢蹊徑,利潤空間將被壓縮殆盡。

順豐的中年危機,舒適區不舒適

按照創始人王衛的構想,順豐必須向高科技行業轉型,以物流為基礎,整合周邊生態圈。高科技的物流生態圈,順豐這次能成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