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價潮中“房鬧”能退回差價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房住不炒”,樓市保持高效調控,房價這個脫韁的野馬終於被控制住了,房價真的跌了,2018年下半年的樓市慘淡,利空來襲,房價下跌、大量土地未達底價流拍、成交量暴跌。而在房地產降價潮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那就是因價格下跌而出的的“房鬧”,這些人沒有一點合同精神,絕不值得同情,更站不住腳。

樓市降價潮中“房鬧”能退回差價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早在9月份,開發商就開始了各種促銷活動,首先由一線開發商發起,其他中小開發商也加入混戰。對此種現象,房地產評論員張大肖把原因歸結為4點:一是各大開發商在年初制定了宏偉目標,隨著年底淡季即將到來,目標壓力陡增;二是房地產調控政策並未有放鬆跡象,且有進一步收緊勢頭,看不到希望的開發商只能降價銷售以提升業績;三是恆大率先發起的打折促銷使9月份業績大增,為其他開發商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四是開發商年底回款壓力大,各大行放款速度放緩,開發商提前降價快速銷售,為年底前回款留有充足時間。

最近,一線蔓延到二線城市的“房鬧”逐步多起來,張大肖直言不諱的說“老業主不應得到同情”:一是房產跟其他產品一樣,都具有潛在風險,當初選擇在這個“高位”買入,就應該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二是房住不炒,如果是用於自住,在什麼價位入手不重要,漲跌對他們來說也不會賣出,買入後就不談所謂的損失或者盈利;三是如果通過“房鬧”來獲得其他人的同情,進而迫使開發商讓步補償,如果意願達成,對於後面期待房子降到合理價格的潛在購房者是不公平的。

樓市降價潮中“房鬧”能退回差價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長期從事房地產法律案件的業內人士表示,購房者與開發商簽訂商品買賣合同後,雙方對於價格約定及其附屬約定都是本著自願原則,在公平、公開、公正的基礎上達成,受到法律保護。房子作為一種商品,交易後,雙方應該按合同履約,房主們不能因為房子總價高而通過非法律手段達到其目的,這有損法律的公平正義,對於契約意識的建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房地產市場走到這個十字路口,由於土地成本高企,想要開發商全面大幅甩賣難度較大,但不排除局部地區、個別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價格下跌可能,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也顯現風險影子。既然是市場經濟,我們就要用市場的眼光來判斷房地產階段漲跌,不能盲目跟風,也不能落井下石,在風險相對較小時購房是你我應該具備的意識。

因為房子降價就想去打砸售樓處的,建議你先翻翻合同。沒有任何白紙黑字會承諾你的房地產投資只賺不賠,降價就鬧糾紛明顯不符合契約精神,在房價上漲過程中,購房者並未平分利潤給開發商,所以在下調的時候也很難要求開發商退差價。所以,在掀起的降價潮中,房鬧們趕緊洗洗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