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房鬧」不止國企密集轉讓房地產房價 可能真的要跌了?

近一段時間以來,“房價下跌”、“樓市降溫”、“房價下跌引發糾紛”、“房鬧”等圍繞房子的話題甚囂塵上。無論是上市房企、如倡導“活下去”的萬科、,還是鏈家、房天下等中介,甚至在超市中購物的普通大眾均在談論和預測房價的走勢,出奇一致的認為房地產的冬天或許真的要來了。實際上,今年以來,由於限價、限購的影響,整體市場冷熱不均,購房者也相對理性,投資商鋪的熱情也較前幾年有所減少,預計商鋪低價促銷的項目下半年會有所增加,而隨著行業整體推盤量加大,也將會有更多的房企推出指定房源,以更低的折扣來吸引購房者。

樓市降溫“房鬧”不止國企密集轉讓房地產房價 可能真的要跌了?

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行情當然不僅僅反映在多次的“房鬧”方面,從當前一些上市公司及國企動向上,也可深刻體會出房地產項目的“涼涼”。北交所信息顯示,1-8月,在北交所成交的68宗房地產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項目中,央企有38項,成交金額為130.34億元。例如,大唐集團通過北交所公開轉讓重慶渝能產業集團100%股權,該項目掛牌價格為21.52億元,最終以33.04億元成交,項目溢價11.52億元,溢價率達53.5%。航天科技旗下航天置業轉讓北京航天恆潤置業22.60%股權;華僑城轉讓深圳市康僑佳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30%股權;中航國際控股公司轉讓中航萬科有限公司60%股權;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轉讓山東正元置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及5315.57萬元債權等。

樓市降溫“房鬧”不止國企密集轉讓房地產房價 可能真的要跌了?

樓市降溫“房鬧”不止國企密集轉讓房地產房價 可能真的要跌了?

兩一方面,地方國企正密集剝離地產業務。近日,重慶長航旗下地產公司持有的重慶恆春置業有限公司45%股權及62383萬元債權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至此,重慶長航將逐步退出房地產市場。

那麼,國企密集轉讓房地產項目的原因是什麼呢?從上述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當前國企之所以加速玻璃房地產業務,首先是當前該業務無法帶來可觀的收益,另外,與監管層此前的“退房令”以及當前的國企資產整合和混改推進有關。

樓市的降溫和低迷最直接的體現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土地市場的持續低迷。這具體體現在熱點城市不少地塊以底價或逼近底價成交。今年8月,廣州、上海出讓的多幅宅地均以底價成交。廈門在今年7月出讓的地塊中,多幅商住用地樓面價跌破2萬元,如翔安區13-16片區地塊樓面地價為1.8萬元/平方米,相比兩年前同區域的地王3.7萬元/平方米,跌去近一半。另外,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樓面均價2220元/平方米,同比下跌8.2%,平均溢價率為16.1%;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3881元/平方米,同比下跌6.5%,溢價率為18.3%,較去年同期下降21.1個百分點。

最後,當前房地產企業自身巨大的負債壓力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樓市的低迷行情。根據據恆大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除民間融資和類金融機構貸款,房企有息負債餘額約19.2萬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房地產開發貸,為9.6萬億元。具體看,從2018年下半年到2021年,房企集中兌付的有息債務規模分別為2.9萬億元、6.1萬億元、5.9萬億元和3.4萬億元,2022年及以後共0.9萬億元。從今年下半年到2021年,房企即將進入償債高峰,房企現金流面臨考驗。一位業內人士說,截至9月10日,A股總市值為5.73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房企未來的債務總額將相當於A股總市值的近一半。(齊魯財富網 孫鈺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