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比「房鬧」可怕1萬倍的事發生了:降價後龍頭開發商賠了

前幾天寫過一篇《房鬧可能全面蔓延》。而最近這件事再次升級,而且是最可怕的事:“房鬧鬧成了”,前期買貴了的人,有了補償。


2018年比“房鬧”可怕1萬倍的事發生了:降價後龍頭開發商賠了


因為還沒有官方公告所以是不是真退不明確,但這件事,如果是事實,那麼對於行業來說,這將是一個災難。

1:一旦龍頭房企選擇降價就補償,那麼必然會導致全行業必須效仿,這樣所有項目都會要求只漲不跌,購房者的投機心理將更加爆發。

2:對於其他開發商來說,也面臨更大的壓力,如果降價,對老業主到底補償不補償?大開發商還好,對於國企、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只能選擇封盤。

3:對於大部分項目來說,未來除非資金鍊即將斷裂,否則不會選擇降價,避免房鬧

4:建議所有開發商賣房簽訂補充協議,購房者不以房價漲跌作為糾紛理由。

偉哥簡單的分析一下:

1.房價下降、業主受損導致房鬧事件。房地產是一個週期發展的產物,過去歷史上,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房價從來沒有一直漲過,但房鬧只有中國有。

2:鬧事者普遍擁有著“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畸形心態。而且從歷史看,大部分房鬧的確有了收益。使得不鬧的反而虧了。

3.開發商和相關部門的妥協和放任。開發商怕負面影響擴大,往往對房鬧妥協,而且大部分開發商的質量的確有或大或小的問題,很多地方政府也為了穩定,施壓開發商,放任“鬧”事者的行為,助長了鬧事群體的威風。

4.缺失契約精神,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法律意識不強。

首先:降價就出現房鬧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過去大部分買貴了的只要鬧,開發商就會給補償。


2018年比“房鬧”可怕1萬倍的事發生了:降價後龍頭開發商賠了


什麼叫房鬧?“房鬧”指業內通常將已購房的老業主由於對新開或新推盤價格低於其購房時的價格不滿而發生的集體與地產開發商鬧事的行為。在房價“下降”時的“維權”是房鬧。購房者太過執迷房子了,執迷到只許房子漲,不許房子跌。


2018年比“房鬧”可怕1萬倍的事發生了:降價後龍頭開發商賠了


樓市調控重壓,信貸收緊,最近各地市場不僅僅商業貸款繼續高壓,公積金政策在全國多個城市也開始收緊,使得市場繼續開始觀望。

樓市已經沒有金九銀十,從市場看,2017年來,大部分熱點城市樓市已經全面限價化,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已經沒有淡旺季之分,市場更多的看限價政策的嚴格與否。

多個城市樓市逐漸開始出現衝高回落現象,房價調整開始出現從點到區域的現象。熱點城市開始逐漸下行,購買力很難再支撐市場繼續衝高。

雖然當下全國看,房價上行城市依然佔主流,但市場已經出現了逐漸平穩的跡象,調控政策嚴格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房價下行苗頭已經出現。

熱點城市開始進入賣不完時代,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溫州、寧波等市場,庫存均出現了環比上升的現象,除少數熱點剛需項目外,去化率快速下行。

房價一旦不漲,對於習慣了過去3-4年通過投資投機房產獲益的人群來說,必然會出現房鬧現象。

房鬧的歷史傳統:

首先:2018年樓市逐漸出現了衝高回落的跡象,最近大量房企都在進入促銷優惠,加快回款的節奏中,這種情況下,打折、降價現象很可能從個案由點到線到面擴散。未來很可能收房糾紛與降價要補償的房鬧現象很可能明顯增加。

其次:當前市況下,部分城市的項目不降價促銷,銷售肯定難有起色,但如果降價,一旦遭到業主退房,事情就更加複雜、棘手。導致了部分開發商忌憚於降價後的退房麻煩,選擇暫時觀望,不敢貿然降價。一旦預期降價引發的退房非常激烈,大部分房企很可能會因此暫緩降價或者採用間接的緩和方式進行促銷。

第三:降價就鬧糾紛這個明顯不符合契約精神,在房價上漲過程中,購房者並未平分利潤給開發商,所以在下調的時候也很難要求開發商退差價。對於降價補償,開發商從維護品牌形象的考量接受協商的行為也可以理解。但是有可能對市場帶來不好的示範。

第四:過去3年,房價全國上漲,導致投資投機需求旺盛,槓桿過高,對於房價下行更加敏感。

享受了多年泡沫與暴利的樓市,將投資賭在房子上的人們,在本輪市場衝高回落下中更應該增加風險意識了,那種只漲不跌的樓市博傻時代已經過去。

這麼多年樓市的畸形發展,房價從來沒有真實跌價過,使得購房者忽視了房屋作為商品不僅會漲更會跌。

過去2年,有很多開發商違規使用了雙合同,在網籤價格之外,通過裝修車位等分攤了大量的房款。而2018年四季度恰恰是收房的高峰期,過去很可能以為房價上漲而掩蓋的各種問題,將在2018年4季度出現井噴。


2018年比“房鬧”可怕1萬倍的事發生了:降價後龍頭開發商賠了


所以,警惕房鬧井噴!更要警惕房鬧贏了,開發商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