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塬村的“第一”老兵——記富縣寺仙鎮姚家塬村第一書記李清海

“我孫子一直在外打工,兒子要拾掇那幾畝果園和玉米,都忙的顧不著家,李書記就時不時來看看我,陪我說說話。他知道我有慢性胃病,還經常帶些胃藥給我,看著我吃完藥才出門。”張幫菊說。


姚家塬村的“第一”老兵——記富縣寺仙鎮姚家塬村第一書記李清海


張幫菊是富縣寺仙鎮姚家塬村村民,今年78歲,她口中的李書記就是姚家塬村第一書記李海清。

“我來寺仙鎮人民政府報道的第一天就認識了他,給我的初次印象就是樸實。他是我的老班長,1997年參軍入伍,當了4年兵,由於傷病退伍。2003年被安置在富縣寺仙鎮人民政府工作,目前是富縣總工會職工俱樂部副主任。2016年3月,他被下派到寺仙鎮姚家塬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人員王飛介紹到。

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如今長期工作於農村的李清海,對於農民的艱辛生活有著深刻的印象。為了早日幫上村民的忙,李清海從進村第一天開始就深入每家農戶,瞭解村情、民情,時常與村幹部商議如何讓姚家塬貧困群眾脫貧摘帽。


姚家塬村的“第一”老兵——記富縣寺仙鎮姚家塬村第一書記李清海


李海清吃在村裡住在村裡

富縣寺仙鎮姚家塬村已掛果蘋果面積達300畝,近年來連遭冰雹,給群眾造成了巨大損失。李清海瞭解情況後,通過縣總工會協調資金為全部掛果果園搭建了防雹網,把果農損失降到了最低。

姚家塬村地處塬峁,之前查家塬小組道路全部為土路且坡陡彎急,致使蘋果運送困難,經常出現果商借機壓價的現象。李清海得知後,立即去了縣交通局爭取項目資金,為查家塬小組修築了2.6公里生產公路,水泥路掩蓋了厚厚的趟土,不僅蘋果銷售難的問題解決了,村民出行也安全方便了。

“生產問題雖是首要問題,但解決這些還遠遠不夠,要讓群眾真真過上好日子,必須完善基礎設施。”李清海看著運輸蘋果的卡車在新修的公路上來來往往,又給自己定好了下一個工作目標。

拉電線、走水管、硬化巷道...李清海竭盡所能到處協調部門聯動、為村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爭取資金。姚家塬村黨員活動陣地建成初期,沒有相關配套設施,

李清海通過縣總工會協調資金,修建了村辦公室,硬化了院落,修築了圍牆和廁所,配備了桌椅、電腦、打印機及擴音設備。

2016年以來,貧困村姚家塬發生了巨大變化。水泥路替代了泥土路,村民水電不愁,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村委辦公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集體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同時幾近流產的光伏發電項目也在李清海的努力下即將正式運轉。

2018年,姚家塬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巷道全部硬化,李清海還發動縣總工會為姚家塬捐贈1萬元,支持姚家塬村修建機井配電房,並在姚家塬小組安裝了路燈,徹底解決了群眾夜間出行。

關於扶貧,李清海經常說群眾就是自己的親人,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自己的麵包車成了村裡的便民服務車,接送群眾毫無怨言;五保戶陶學針老人精神不正常,家裡又髒又亂,沒通電,門鎖也壞了,李清海多次到老人家幫其打掃室內外衛生,還自掏腰包給老人更換了門鎖和被褥,拉上了電燈;老黨員康開榮患腦梗半身不遂,

李清海協調市殘聯捐贈輪椅一把,併為其兒子申請了公益性崗位;2018年9月,李清海為姚家塬兩名貧困大學新生爭取社會助學金,幫其圓夢大學...

為了群眾的利益,李清海舍小家為大家。

他自幼父母雙亡,有一個患有智力障礙的哥哥和年幼的弟弟,生活十分窘迫。2001年,他結婚成家,而後又給弟弟成了家,自己則供養著哥哥。2012年11月,李清海被下派到張家灣鎮炮樓村擔任聯村幹部,他忙忙碌碌,經常一月一月回不了家,家裡的一切負擔全部壓在了妻子身上。妻子自幼腿關節嚴重磨損,為三級殘疾,需要拄著雙柺才能活動,自己行動不便還要掙錢補貼家用,又要照顧倆人年幼的孩子和李清海的哥哥,李清海看在眼裡,心裡的愧疚難以言語。對於家庭,他能做的就是利用空餘時間多陪陪家人。李清海因傷退伍,自身就有舊傷,但他仍以自己曾是一名軍人而自豪,日復一日始終堅持在如今的戰鬥崗位上。


姚家塬村的“第一”老兵——記富縣寺仙鎮姚家塬村第一書記李清海


在姚家塬村,一提到李清海,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李書記沒架子,樸實的很,對誰都好,最主要的是肯為老百姓辦實事。”

對於這些讚揚,李清海打心眼裡是高興的,這是群眾認可他的表現,也是對他工作的肯定,可李清海卻總覺得自己為群眾做的還不夠。

“我自幼是在鄰里鄉親的幫助和關懷下長大的,群眾就是我的衣食父母,群眾的事對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幾年來,姚家塬村有了一些變化,許多群眾都已脫貧或者即將脫貧,但是在扶貧奔小康的路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或許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但作為曾經的革命軍人,就應該保持這種原有的顏色,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為人民服務。”李清海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