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駐村心連心,眾手澆開幸福花

走進張村驛鎮張村驛社區,映入眼簾的是平整的硬化道路、排列整齊的路燈還有設施一應俱全的文化廣場與張村驛鎮街區一幢幢樓房相映生輝,一幅如詩如畫的小城鎮美景讓人如痴如醉。這些都是張村驛社區駐村幹部、村幹部及幫扶單位共同努力的成果。


幹部駐村心連心,眾手澆開幸福花


說起以前的張村驛社區雖地處張村驛鎮街區,地理位置優越,但是由於產業單一,農民收入低下,同時社區集體經濟薄弱,張村驛社區發展相對滯後,社區居民生活水平低下。面對這樣的現狀,張村驛社區的駐村幹部們群策群力,想盡辦法為社區的發展出謀劃策。


幹部駐村心連心,眾手澆開幸福花


今年以來,張村驛社區駐村幹部、村幹部緊密團結、積極作為,在幫扶單位住建局的大力協助下,通過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對接及一事一議項目,成功爭取資金,組織實施了紙坊溝、彈花溝等小組通組路的水泥路硬化工程。整個工程在脫貧攻堅四支力量隊伍的的精心組織安排部署下得到穩步推進,完成硬化巷道15公里現已全部竣工。駐村幹部多次親臨施工現場,監督工程進度,特別是在沙料採購緊張遇到困難時,及時向鎮黨委、鎮政府彙報,鎮黨委、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多次與有關部門協調,短時間內解決了燃眉之急,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和進度,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滿意和好評。同時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出行安裝了路燈60餘盞。社區的老主任欣慰的說道:“路平了,好走了,也有路燈了,能走夜路了,黨的政策真好,幹部們辛苦咧,真心感謝你們!”


幹部駐村心連心,眾手澆開幸福花


張村驛社區近年來以農村產業發展為核心。駐村幹部、村幹部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大棚菜、蘋果樹等等一系列產業發展屢屢受挫,很多農民也失去了發展產業的信心,覺得只有種植玉米可能就是最穩妥的,也不願再去嘗試新的產業發展。駐村幹部、村幹部多次召開會議討論發展新的產業帶領人民群眾發家致富。幾經探索和實踐,張村驛社區以“三變改革”為契機,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模式發展種植翡翠梨園300餘畝,梨園初期投資力度較大未見收益。很多農民暫時看不到希望還處於觀望狀態,這時鎮政府實行“試驗田種植”政府每畝出資300元作為補貼。得知這一好消息時,張村驛社區駐村幹部、村幹部立即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商議種植方案,最後決定在翡翠梨園套種油葵,不僅能帶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還可以帶來一定的收益。同時通過此項政策的實施,翡翠梨園又吸納3戶貧困戶加入了種植翡翠梨園的隊伍。看到油葵長勢喜人收成肯定不錯,他們決定進行油葵的深加工。在幫扶單位和駐村幹部、村幹部的全力配合下,張村驛社區成立興驛源農業專業合作社,修建了廠房、購回了榨油機同時油葵油的銷售市場前景也是一片大好。張村驛社區的發展離不開駐村幹部們務實的工作作風,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實幹精神給了更多農民群眾信心和力量,給了這片土地更多的希望和未來。

同時,張村驛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兩委會”班子的內生力、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的助推力、黨員幹部結對幫扶的外驅力,切實抓好張村驛社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張村驛社區的民政兜底戶住房簡陋,又趕上夏季汛期,房子進水無法入住,得知這一情況後,張村驛社區的駐村幹部、村幹部通過商議將社區“三無”房進行翻新,修建了圍牆、排水渠。將房子裡的地面鋪設了地磚,購置了傢俱安置五保戶居住,併為五保戶送去了生活必需品,社區主任孫麗平還親自為他鋪好床鋪,事無鉅細,小事件釋放大能量。正是駐村幹部、村幹部這種為民著想的精神感染了我們很多的扶貧戰士,他們甘願為扶貧工作無私奉獻。願意將一腔熱情奉獻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正是他們埋頭苦幹、真情為民,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向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張村驛社區的發展正是駐村幹部心連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信念,眾手澆開的幸福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