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犯罪!”權健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直銷和傳銷的界限到底在哪?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昨天(2日),“權健事件”聯合調查組通報了階段性進展:經過前期工作,調查組發現權健公司在經營活動中涉嫌傳銷犯罪和涉嫌虛假廣告犯罪,公安機關於2019年1月1日依法對其涉嫌犯罪行為立案偵查。“涉嫌犯罪”,這是官方對權健事件給出的最新定性。

與此同時,官方通報還表示,相關部門依法查處取締不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的火療養生場所、開展集中打擊清理整頓保健品亂象專項行動。另據天津官方昨天發佈,天津十部門即日起發起為期3個月的打擊、清理、整頓保健品亂象專項整治行動,行動以社區、城鄉結合部、鄉鎮、村居為重點區域,以具備開辦講座條件的經營單位及酒店、會所、活動中心為重點場所,重點在老年人保健品及廣告宣傳中存在的虛假、誇大等突出問題。

一系列最新進展中,權健事件聯合調查組有關負責人的一段表述尤為值得關注,他說:“合法的依法保護,違法的堅決打擊,違規的取締整治,絕對不允許打著直銷的旗號幹著傳銷的勾當,對於違法違規行為要嚴厲打擊,嚴厲查處,絕不手軟。”那麼,什麼叫做“打著直銷的旗號幹著傳銷的勾當”?權健又究竟是哪種模式呢?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點擊音頻,更多精彩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權健自然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商務部直銷企業的認證,媒體梳理發現,它旗下的化妝品、保潔用品、保健食品3類共40種產品,可在天津、四川、浙江等10個省市進行直銷活動。

取得了直銷認證,但權健的銷售模式究竟是直銷,還是被質疑的傳銷?江蘇鹽城的陳女士說,多年前,自己就被家裡的親戚拉到權健的活動中,現在都能回想起當時的細節:

“親戚他反覆的說,忽悠了我們夫妻兩個都去,還到鎮江去聽課,還專門包了一個小中巴帶我們過去,就覺得不好意思拒絕,去看看,去的路上他們有工作人員在車上反覆用小喇叭在宣傳。第一個他就是說,你有什麼病就能治。第二步就是你不但能治病,而且還能掙錢,不僅治病的錢,還能幫你掙到更多的錢,你想不想要房子,你想不想要寶馬,真的是特別有誘惑性、鼓動性。”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在陳女士看來,這種拉人頭、靠鼓動來進行銷售的模式,已經不是合法的直銷。按照我國《直銷管理條例》,“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

“直銷的話你銷售產品。你們要用這樣的方法拉人頭,親戚能找很多人拉過去。”

直銷和傳銷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我國,直銷合法,傳銷違法。直銷是擁有合法牌照的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的營業場所之外,直接面向最終的消費者來推銷產品,也就是說不通過商場超市等等這種傳統的銷售渠道,而是直接由生產商或經銷商來組織銷售的方式。而傳銷雖然也有銷售員,也是在固定的營業場所之外直接面對最終的消費者,但它有兩個比較容易辨認的特徵,一個是“收取入門費”,另一個是“人頭計酬”。

所謂收取入門費就是說,你要加入或購買它的商品,必須認購商品或者繳納一定的入會費。所謂“人頭計酬”,就是它的利潤並不是來自於銷售商品,而是來自於發展下線。

根據我國直銷管理條例,企業從事直銷必須經過商務部批准、獲得直銷經營許可。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官網上顯示,權健旗下的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2013年8月7號獲得了一個直銷經營的許可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能銷售旗下所有的產品。許可證顯示,權健的直銷產品分成三類40種,直銷的區域分支機構只有10個,服務網點只有23個。

即便是在許可證經營範圍內的產品,究竟是直銷還是傳銷,光看有沒有牌照也是不行的,還是要看銷售的方式。權健到底是否存在傳銷行為,還有待公安機關的進一步調查。而實際上,除了權健,不少所謂的直銷企業都有著、或有過“傳銷爭議”。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分辨?相關法規又該如何進一步規範呢?

在法律上,兩者之間究如何界定?中國人民大學商法教授劉俊海說,區分直銷和傳銷,有這樣幾個標準。

“直銷是經過商務主管部門頒佈專門的直銷行政許可予以確認的一種商業銷售方式。傳銷是被法律禁止的一種營銷方式,刑法還規定了組織和領導傳銷罪。其實兩者有的時候在發生認識的困惑的時候,重點把握幾個核心特徵,一個就是直銷企業是不是有這種直銷的業務的行政許可,傳銷不可能有。那麼第二個就是傳銷的核心商業模式是拉人頭,組建金字塔的商業架構,也就是讓加入的人逐層發展下線,一層吃一層。即便是有的企業領取了直銷企業的行政許可,但是也不擔保它一定不實施違法違規的行為。”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劉俊海認為,在執法實踐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是消費者的權益是不是受到侵害了,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和自由競爭的市場秩序是不是受到了干擾和破壞。

除了以往的線下傳銷,如今網絡也成為傳銷發展的新渠道,相比起來,打擊難度更大。浙江省在2018年展開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聯合整治工作,截至去年6月底,共立案查處傳銷案件132起,涉案金額11億多元,遣散涉及傳銷人員847人。公佈的典型案例第一例,是餘杭區查處的杭州達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傳銷案。餘杭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副大隊長王飛介紹,這個公司開發的名為“達人店”的app,不僅有嚴格的准入制度、晉升制度,同時還有“層層收益”特徵: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直接發展了一個人員,然後你去銷售產品,我拿多少收益,我們認為這也是符合市場的一種營銷的規律。但是如果是你直接發展人員,這個人再發展一個,我作為上面的這個人還是可以繼續拿收益,這種我們說從經濟秩序上面就是說會打亂經濟秩序的傳銷構成的一個要素了,也是我們區分傳銷的條件之一。所以需要我們在調查的時候,根據他的成績情況,看他最終的收益情況。”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王飛介紹,直銷與傳銷的界限,還要參考產品要素。

“也看它這個產品是否有真正的產品做銷售,這個產品是不是我們大眾所需的,不是一個你不靠你的推廣這個產品是賣不出去的那種,或者它本身的價值跟你的銷售的金額是嚴重相差,是非常離譜的那種。它實際上起不到它所宣傳的效用,我們要看這個產品是不是隻是進行傳銷的一個道具產品。”

《法治週末》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相關信息,發現不少直銷企業都曾遇到過“傳銷爭議”,80%以上直銷企業涉及保健品業務。作為傳銷保健產品曾經的購買者,陳女士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

“我們這種普通老百姓還都對保健品還比較迷信,還有親情上的,我自己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但是在自己的親人就是說生病,特別是癌症那種情況下,比如我母親,覺得我希望她好,哪怕我明明知道這個東西是一個騙局,是一個騙子,但是我還是要去嘗試。”

“涉嫌犯罪!”权健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直销和传销的界限到底在哪?

權健涉嫌犯罪行為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是對銷售行為管理的第一步。劉俊海認為,未來可以考慮對現行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進行修改,將其提升至立法層面:

“因為兩個行政法規包括直銷條例和打擊傳銷條例是2005年頒佈的,距今已經近14年了。我個人認為下一步應當對於現行的規範直銷條例和打擊傳銷條例進行全面的修改,最好提高行政法規的立法層次,把兩部條例合併為一部法律,從行政法規上升為法律層面。另外就是關於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包括商務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的責任作出明確的規定,真正打造一個跨市場跨區域跨部門跨產業無縫對接,有機銜接的打擊傳銷的監管合作機制。”

央廣記者:周益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