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美好生活”——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求的生活方式。唐代的繁榮,宋代的精緻,明代的奢華,不管在哪個朝代,人們都在追尋著心中那個最理想的桃花源。

人們希望平常的物品也可以風雅之事。即使生活在喧囂的塵世之中,也可以傾聽到這桃花源中清澈的流水聲。

《長物志》的作者文震亨,他把物看做是有趣味的東西。對他而言,一個有品位的人,在於對物的獨到眼光和獨到的使用方法。對他而言,就算身處亂世,也要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好好的。對他而言,美好生活是有一定的標準的。

也正是對美的無限追求,讓他在亂世之中,選擇了以身殉美。而《長物志》,成為了他留給後人的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長物志》成書於明代天啟年間(1621—1627),大約20 年後,明朝就亡了。1645 年,清兵攻佔蘇州後,文震亨避居陽澄湖,不久,清兵強行推行剃髮令,他投河自殺,被家人救起,絕食六日而去世。

這樣一本寫美好生活的書,其實是在一個王朝的末期寫成,看似享樂主義的作者,最後以身殉國。也許,他殉的不是國,而是“美”,是“文化”。清朝滅亡後,梁漱溟先生的父親梁濟先生、王國維先生先後自殺,殉的恐怕也不是清朝,而是“美”,是“文化”。像文震亨、梁濟、王國維這些人,都是一些文化上的唯美主義者,他們想要守護的,是一種文化的美。當這種美不能存在的時候,他們寧願以身殉美。

《長物志》把文化的美,落實到了日常的生活裡。這本書能夠流傳至今,一直引起人們的興趣和研究,是它的字裡行間,有著淡淡而深刻的文化情懷。

也因此,這本書,引起人們的,是多個角度的興趣。有人看到了園林設計,把文震亨看作是園林設計家;有人看到了室內設計,把文震亨看作是室內設計家;有人看到了生活美學,把文震亨看成生活美學家;等等。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我更願意把這本書看作一份提案,一份關於美好生活的提案。這份提案回答了兩個哲學層面的基本問題:

當一個人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

在動盪不安的世界裡,一個人如何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寧的桃花源?

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文震亨在《長物志》裡回答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如何區分雅俗?在區分了雅俗之後,他的建議是,當一個人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後,應該過一種雅緻的生活,而不是奢華的生活。也就是說,他提出了一套策略,以雅緻,以品味,來抵禦富裕了之後的奢華、張揚;以趣味、以審美,來抵禦富裕了之後的庸常、無聊。

不應該只是做一個富人,更應該做一個有品味的人,一個與流俗不同的人;不應該只是做一個成功的人,更應該做一個有趣的人,一個有意思的人。

對於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包含著這樣一個前提,就是在文震亨看來,最理想的生活當然是像陶淵明那樣,隱居到遠離塵世的田園、山水之間,但是,一般人很難拋開世俗,完全退隱到山林。一般人也很難有經濟實力,去購買一座山或一條河,當作自己的家。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能在世俗生活裡想辦法讓自己得到山林的安寧。

有什麼辦法呢?《長物志》的建議是,我們可以通過日常裡的平常物,為自己營造一片桃花源。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如何營造呢?

第一, 物盡其用。要充分地去使用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平常的“物”,在使用中,我們才能體驗到物的便利和美。物也會在我們的使用之中,變得鮮活起來。《長物志》非常強調物的使用。就像前面已經說過的,物不去使用,就會成為雜物。

物的意義在於使用。

在《長物志》裡,一類物是實用的物,比如門,比如几榻,一類是無用的物,比如香爐,比如佛堂;實用的物,要在使用中延伸出美學的意味,無用的物,要在使用中創造出新的便利和情趣。

第二, 物在品味中。物不僅僅是用的,還需要去品味。在品味中,為物確立等級次序。然後,根據這個次序,作出自己的選擇。

物的美感在於品味。

第三, 物在玩味中。物不僅僅是品味的,還需要去玩味。《長物志》並不認為玩物喪志,相反,玩物可以得志。這個玩,其實是把玩、鑑賞、構建。在玩的過程裡,物的意義不斷被髮掘,物與物之間,也會不斷重組一些細微的生活場景,讓人流連其中。

物的意趣在於玩味。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在煩惱不斷的世間,我們常常靠著觀念上的修行,來達到心態的平衡。我們常常在心裡為自己造了一個桃花源。而《長物志》告訴我們的,不只是在心裡造桃花源,也要在日常生活裡,在日常事物裡為自己造桃花源。

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的事物,遠遠超出文震亨的時代,即使我們不是富豪,也可以盡情享用城市裡的博物館、動物園、公園、圖書館、商場,甚至飛機場的候機室、高鐵車廂,等等。如果我們善於利用,那麼,花很少的錢,就可以體驗到很多生活的樂趣。

即使我們每天必須上班,我們也可以用小小的物件,裝飾一下我們小小的辦公桌,營造一個很小很小的自己的園地。

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用我們喜歡的事物,把自己安放在一個我們自己設計的生活情景裡。

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根據《長物志》的思路,為自己設計一套從“室廬”到“香茗”的生活方案,切實回答“如何生活”的問題,切實讓自己全然投入到當下生活的細節裡。在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細節裡,我們的人生會穿越時光,慢慢沉澱。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生活的設計師。

並不需要另外去尋找一個桃花源,我們自己可以為自己造一個桃花源;我們自己可以在辦公室、家、上下班的路上、旅途、品茶等日常裡,為自己造一個桃花源。

生活在自己設計的生活裡,就是活在了桃花源裡了。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首屆生活方式體驗展帶你感受《長物志》中美好生活的場景

12月24日至2019年1月5日,首屆生活方式體驗展“長物志@忘——重構中國生活美學”在廣州二沙島文立方舉辦。

這場體驗展正是以中國生活美學經典《長物志》作為情景演繹的藍本,精選《長物志》中十二生活美學元素,通過打造“讓自然浮現”、“讓塵埃遠離”、“讓美好陪伴”、“讓界限消失”、“讓有趣相遇”

五大美學空間模式,把“忘”這樣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境界,轉換成了一個可以體驗的物品空間。並且嘗試著把這個“忘”的物品空間,疊加於現代的商業空間,連接未來與過去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在這裡進入到這本經典作品所描繪的美好生活的場景之中,沉浸於“忘”的美好發生地,重新感受物品的意義,從而把中國生活美學的想象變成現實。

一份可以操作的美好生活提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